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应对“猪周期” 破解价格怪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03  来源:新农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59
核心提示:如何应对“猪周期”给生猪产业上中下游带来的不稳定影响?姚桂玲认为,主要有四点措施。首先,生猪养 殖规模化发展。芝华数据监测,在经历2013年至2014年生猪严重亏损阶段,大规模养殖场比中小养殖场户的抗风险能力强,生存能力更强。中小养殖场户抗 风险冲击能力很弱,猪价大幅下跌,损失惨重,其资金链很容易断裂,退出比例很高。建议中小养殖户建立养殖合作社,抱团取暖。其次,向上下游延伸,风险共担,大中养殖场户应该加强和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的合作,签订合作协议规避猪价大幅涨跌风险,比如借鉴广东温氏、金新农等企业的

如何应对“猪周期”给生猪产业上中下游带来的不稳定影响?姚桂玲认为,主要有四点措施。

首先,生猪养 殖规模化发展。芝华数据监测,在经历2013年至2014年生猪严重亏损阶段,大规模养殖场比中小养殖场户的抗风险能力强,生存能力更强。中小养殖场户抗 风险冲击能力很弱,猪价大幅下跌,损失惨重,其资金链很容易断裂,退出比例很高。建议中小养殖户建立养殖合作社,抱团取暖。

其次,向上下游延伸,风险共担,大中养殖场户应该加强和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的合作,签订合作协议规避猪价大幅涨跌风险,比如借鉴广东温氏、金新农等企业的发展模式。

第三,猪场应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

第四,应该为养殖户提供抗风险工具,探索建立生猪期货市场或者远期现货市场。养殖企业也应该加强在金融工具方面的学习,在生猪期货市场和远期现货市场,利用诸多金融工具来规避因生猪价格大幅涨跌带来的风险。

中粮期货研究员陈建业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对于生猪期货,行业期盼已久。“生猪养殖是整个生猪产业链当中抗风险能力最薄弱的环节,暂且不说疫病的风险。 首先,行业集中度偏低,和下游屠宰企业相比,缺乏定价权;其次,活畜由于其自身的属性,不耐储存,抵御价格下跌风险的能力较弱。”

迄今为止,世界期货市场上开展过猪类期货交易的交易所主要是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国中美洲商品交易所、荷兰阿姆斯特丹农业期货交易所、匈牙利布达佩斯交易所、波兰波兹南交易所、德国汉诺威商品交易所和韩国交易所。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相关部门采取有利措施调控猪价。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发公告,对2012年初发布的《缓解生猪市场价 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2012年第9号公告)进行了修订。在新版猪价调控预案中,猪粮比预警点为5.5∶1和8.5∶1。猪粮比价是指生猪出场价格与 玉米批发价格的比值(猪粮比价=生猪出场价格/玉米批发价格)。

据介绍,国家加强对生猪等畜禽产品价格监测,采取综合调控措施,主要目标是促进猪粮比价处于绿色区域(5.5∶1—8.5∶1),防止价格出现大幅波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