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表示生猪价格在2016年全年有望保持高位,除了生猪存栏紧缺,猪少是一个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出现了历史新低。虽然3、4月份出现了补栏过热的现象,而且母猪存栏量也呈现增加之势,但是5月份的官方存栏数据显示,母猪存栏较4月份下跌了11万头,逆转了前期稳中有升的势头,再次跌至3760万头。
我们知道,此次产能去化的彻底性和环保的强制性导致退市的很难在重操旧业,而规模化的养殖场建设大概需要一年时间,那么从引进母猪到产仔到养成商品猪,也需要大约两年时间。目前来看,我们认为后续生猪的供应量是没有衔接性支撑的。生猪价格的拐点往往发生在母猪补栏数量激增的时候,而从现在国内母猪存栏量和母猪价格来看,只能说补栏积极性有提高,但是要真正从供应增加到反映价位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目前的行情走势是个矛盾体,主要是因为猪源不多是事实,而且短期内难以恢复,今年供应缺口长期存在的客观性不可改变。而且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的疫情非常严重,仔猪死亡率较高, 6—8月份正处于“最缺猪”的阶段。从这个方面来看,猪价保持涨势和高位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猪市也存在利空因素。今年养殖户压栏情绪比较浓厚,加上二次育肥猪增多,导致目前市场上大猪和牛猪很多,加上猪价的震荡、夏季高温和豆粕、玉米的涨势,养殖户的出栏意愿越来越强烈。正好给屠宰企业制造了压价逼量的机会,从这一点来看,猪价是有下跌趋势。
可以说猪价的走势很复杂,如果说这是一个考验,那是对政府、屠宰企业、养猪人三方的考验。但是归根结底,供应短期是不可能恢复的,猪价的快速下跌一定是屠宰的强势压价造成的。可以说,现在无非是屠宰企业与养殖户争夺定价权的博弈,而政府出于不希望猪价太高,而又想保持饲养者积极性,同时又不想让屠宰企业太难过的考虑,或许保持沉默是最和谐的方法。
屠宰企业压价逼量短期难消
养殖户出现挺价现象本周牛猪的集中上市和屠宰企业的联合压价让整个猪市充斥着下跌的氛围,部分跌幅较大的地区更是引起了养殖户的恐慌情绪,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抛售行为。短期来看,市场大猪的出栏量依然有增加的空间,屠宰企业压价逼量也难以即刻结束。而且,目前屠宰企业屠宰量明显升高,估计是在填补冻肉库存。
不过前几天屠宰的强势压价和猪价暴跌现象日益凸显,养殖户压栏挺价情绪渐渐增加,虽然影响不大,但至少有了态度。而且整体来看,短期内生猪出栏量不会增加,出栏体重也会随着大猪和牛猪的消耗而下降,猪肉供应或再次趋紧的态势有望出现,猪价企稳回暖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因此养殖户现在可以出售大猪,但不要跟风抛售标猪。
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适重猪缺乏的局面未变此前业内表示,由于冬春季节受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影响,预计6-8月生猪出栏量将下降10%左右,尤其像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等地的仔猪疫情为近3年来最严重,这极大程度的影响了6、7、8三个月份的生猪供应,其将成为本年度最缺猪的月份,生猪价格也将保持高位运行。
虽然进入6月份以来,生猪价格在牛猪的搅局下,已经连续下跌一周了,但是由于目前生猪价格的涨跌依旧是市场供应端决定,且适重猪缺乏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因此保持供应矛盾依然突出的预测不变,供应断档期依旧存在。
对于此轮的下跌行情可以说是有意为之也有养殖户的贪念在此。其实进入本月以来多地计划加强6月份生猪价格监控,并采取措施投放储备肉。另外面对近日以来屠宰企业的强势压价,媒体和官方均为做出回应,也许是对屠宰压价的支持,也许是他们知道供应缺口存在,猪价不可能持续大跌。
本轮“超强猪周期”值得养猪人警醒(2)
本轮上扬猪周期的形成完全应该是归咎于供应端格局的变化。而且从这轮猪价上涨的走势来看,完全是由供给减少引起的,与消费需求和生产成本的联系性不是很大,这也是为何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猪价将全年保持高位的根本原因。
此轮猪价的持续上涨形成了 “超强猪周期”,给各个产业链带来的价值也是一览无余,同时各位从业者也难以按捺住激动的心情,纷纷开始布局。但越是大的利润越容易引起狂热的投资,因此本轮“超强猪周期”值得养猪人警醒(2)。
首先,在接下来利润的驱动下,一些养殖户不可避免的要加大补栏力度,而一旦非理性养殖过多,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产能过剩,猪价大跌,开启“猪周期”下行通道。
其次,目前养殖大企业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纷纷布局,饲料、禽业、兽药等行业也开始纷纷接受养猪红利的传导,上涨行情指日可待。无疑,此轮猪价的上涨带动了农牧行业新一轮的上涨周期,但是当猪价再遇下跌周期时,其也不能幸免。因此我们认为好行情的时候悠着点折腾其实不是胆小,而是在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