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猪周期波动成新常态 急需寻找适合的“对冲方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30  来源:猪价格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94
核心提示:“3月猪价触底反弹,4月有望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生猪批发价7.6元/斤,5月涨价势不可挡”;“7、8月份猪价可能会破8奔9,拦也拦不住。”……自今年3月以来,在突破了十余个月的猪市低迷和亏损后,养猪业的关键词由“跌跌不休”喜转“看涨”。随着全国各地猪价涨声一片,也意味着这一轮猪周期接近尾声。随着猪价持续上涨,养猪主体有望走出连续亏损的泥潭。然而,“猪周期常有,亏损则不能常有”——如何理性而有效地认识和应对猪周期,寻找合适的对冲方式,是所有养猪主体的当务之急。所谓猪周期,即生猪价格受疫情、供求

“3月猪价触底反弹,4月有望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生猪批发价7.6元/斤,5月涨价势不可挡”;“7、8月份猪价可能会破8奔9,拦也拦不住。”……自今年3月以来,在突破了十余个月的猪市低迷和亏损后,养猪业的关键词由“跌跌不休”喜转“看涨”。随着全国各地猪价涨声一片,也意味着这一轮猪周期接近尾声。

随着猪价持续上涨,养猪主体有望走出连续亏损的泥潭。然而,“猪周期常有,亏损则不能常有”——如何理性而有效地认识和应对猪周期,寻找合适的对冲方式,是所有养猪主体的当务之急。

所谓猪周期,即生猪价格受疫情、供求关系及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具有一定周期性的经济现象,通常按照“猪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猪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猪价下跌”的轨迹循环。

“受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提高、散户退出加快、养殖结构的政策性导向、信息化程度、养殖主体资金实力提高及外部资本进驻等多重因素影响,猪周期格局正发生着本质变化。”农信互联行情宝分析师夏晨丰表示,“目前,行业内已逐步形成共识——大周期的时代已经结束,从三四年一轮的大周期正逐步过渡到年内小周期波动。”同时,猪产业也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利时代,暴涨暴跌将不复存在,猪价将开启理性走势元年。

随着规模化养猪进程的加快,猪产业重新整合洗牌,小散户逐步退出,规模化养殖场占比增多,猪周期的价格波动会逐步缓和。但就猪周期本身来说,夏晨丰分析:“目前我国的猪产业发展相当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左右的规模,即便2010年美国的猪存栏量在5000头以上的猪场占比就已逾60%,仍不能完全摆脱猪周期。但是他们依靠现有的猪肉期货、饲料原料期货等相对完善的对冲平台,能够很好地缓冲风险。参考欧美的数据,再结合我国猪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衍生于供需双方都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行为中的猪周期,也还是会客观存在。因此,养猪主体要想规避猪周期,就应该逐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对冲方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