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已连续8个月在“1时代”甚至“1时代”以下低位徘徊。
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相比3月CPI,4月的CPI虽略有回升,但仍低于此前各机构的预期,同比上涨1.5%,环比下降0.2%。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的表现同样不理想,已连续38个月呈负增长。4月PPI环比下降了0.3%。
CPI还要在“1时代”徘徊多久?记者发现了一些反弹的迹象,最大一个变化因素来自猪市。
“猪肉去产能化已较为充分,猪肉价格或将步入上行通道。”卓创资讯生猪行业分析师刘丽分析说。而在CPI衡量的一篮子商品价格体系中,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最为显著。
“情绪变动”的猪市
“都说今年猪价会涨,我就想着再坚持一年看看,没想到还真赶上好行情了”
春夏相交,气温回升,鲜果和鲜菜大量上市,价格大幅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猪肉价格还是显露出一些“波动情绪”。
今年3月份以前,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已经连续14个月为负,今年3月才止跌同比上涨2%。4月,猪肉价格同比大涨了8.3%,涨幅较3月扩大6.3个百分点,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2个百分点。
“去年亏了不少,本来今年不想养了,但是都说今年猪价会涨,我就想着再坚持一年看看,没想到还真赶上好行情了!”内蒙古自繁自养养殖户巴特尔今年又养了10头猪。
似乎真的赌对了,生猪价格的确从3月中下旬开始震荡上行。数据显示,3月13日,全国22省市生猪平均价仅为11.6元/公斤,为2014年5月初以来的最低点,此后猪价明显反弹,当月月底达12.24元/公斤;4月猪价继续上涨,截至目前,全国22省市生猪平均价已超过13元/公斤,一个多月累计涨幅约12%,多地甚至冲高突破14元/公斤大关。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看来,由于过去两年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养殖户养殖利润连续亏损近20个月,由此出现部分中小散养殖户减少存栏或弃养现象,目前全国猪肉供应呈现整体偏紧的格局,而且随着夏季到来,母猪的产仔率、个体肉猪的重量都有下降的趋势,2015年全年猪肉价格都将以回暖为主。这意味着,猪肉价格后续仍有较大上扬的可能,后期可能带动CPI持续回暖。
中粮期货近期的调研也显示,华南地区生猪存栏下降约30%。“存栏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企业产能缩减有限,存栏500头以下的企业淘汰较为严重,主要是连续3年的亏损,养殖场资金链断裂,没有资金注入,产能出现萎缩。” 中粮期货分析师陈建业告诉记者,调研时发现许多母猪产床空置,不过也仍有大型养殖企业在借机抄底,新建养殖场较多。
对此,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也认为,除了进一步降准降息外,还需通过工具创新,适度增加市场流动性。要保持货币政策中性偏松,创新和应用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引导流动性适度加速。“我国流动性目前总体偏紧,随着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再加上受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近期我国央行的外汇占款增速放缓,惯常的通过外汇占款投放基础性货币渠道受到一定的抑制。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条件下,坚持货币政策中性和改革创新,就必须寓改革创新于货币政策调控中,创新并优化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有效预调货币政策并适度增加流动性。”
对下一步的货币政策走向,央行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和预调微调,既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也要根据流动性供需、物价和经济形势等基础条件的变化进行适度调整,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申万宏源发布研报认为,通胀仍低位运行,二季度通胀预计仍保持低位。“经济下行压力大,货币政策未来进一步宽松仍然可期,总量上降准降息,扩大直接融资,降准之后,配合降息的概率非常大;结构上定向供给新产业和新增长点,后续结构性政策工具例如PPP、PSL、再贷款、投贷联动、住房金融银行等的使用值得关注。”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研究部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分析,通胀将持续企稳回升,但不会改变宽松政策面。央行在继续降准降息的基础上,会加大定向调控的力度,从而达到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