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高产奶牛代谢紊乱的控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6-22  来源:黑龙江省北安农业学校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43
1  乳酸中毒
     临床性瘤胃乳酸中毒是发生在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代谢性疾病。当奶牛产犊后或产奶高峰期饲喂精饲料过多时,瘤胃趋于乳酸发酵,乳酸的酸性较强,会使瘤胃pH值降低至6以下。在正常情况下,瘤胃中产生的乳酸会被立即转化为丙酸,因而瘤胃中无乳酸累积。但在精料饲喂量突然增加时,乳酸会在瘤胃中大量累积,通过瘤胃壁进入血液,故血液pH值也会随着降低(从7.4降至7.3),奶牛出现乳酸中毒,严重的乳酸中毒会造成死亡,但大多数情况下,奶牛往往表现为食欲减退、呆滞、拉稀、产奶量下降等。预防奶牛乳酸中毒的方法,一是注意逐渐增加精饲料给量,二是在日粮中添加缓冲剂,如碳酸氢钠等。
  2  产乳热
     低血钙和瘫痪是产乳热的主要特征。初产青年母牛较少发生产乳热,而高产的经产母牛约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发病,且一旦发生,下一产奶期复发的机率也较高。患产乳热的牛往往伴随有胎衣不下、子宫复位迟缓、真胃变位等疾病发生。产乳热的发生与产奶初期消耗的钙量多于从饲料中吸收和从骨骼中动用的钙量,从而造成低血钙。患产乳热的牛血钙水平低于5毫克/100毫升(正常牛为9~12毫克/100毫升)。从饲养管理上防止低血钙的一个办法是在干奶期给予高钙日粮,特别是在产犊前2~3周将日粮含钙量升高至奶牛需要量标准以上。
  3  酮血症
     酮血症通常在产犊后的30天内发生。病牛的主要症状是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血糖降低;血中酮体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酮尿等。造成酮血症的病因主要是奶牛体内合成葡萄糖的前体物供应量不足,造成血糖浓度下降。虽然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预防酮血症发生的措施,但在实践中饲喂丙二醇(灌服)和丙酸钠证明是有效的。在干奶期最后两周和产奶初期,日粮中按每头6克添加烟酸,也能有效地预防酮血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了酮血症的牛,定期给予葡萄糖液注射,可以帮助病牛尽快恢复健康。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