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14  来源:《黑龙江畜牧兽医》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49
1加大品种改良力度

  引进或培育具有高繁殖力特性的新品系,及时淘汰有遗传缺陷的种牛。

  2加强饲养管理

  (1)推广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根据奶牛不同生理发育阶段,将精、青、粗饲料科学合理地配制成全混合日粮,确保营养全面,保证奶牛维持生长和繁殖的营养平衡。

  (2)注意饲草、饲料生产安全。有些饲草、饲料中含有抑制奶牛生产性能的成分,如棉籽饼中的棉酚影响母牛受胎、胚胎发育和胎儿成活;豆科牧草中存在的植物雌激素可干扰母牛的发情周期,还可引起流产等。所以在饲养中尽量避免使用这类饲草和饲料。同时,在饲料生产、加工和贮存过程中要注意饲料霉变、农药或兽药残留以及寄生虫卵污染等间题。

  3加强繁殖管理

  (1)选用优质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前要对冷冻精液解冻后的活力、密度等进行检验,以确保使用合格冻精。

  (2)提高母牛配种率和情期受胎率。①缩短产后第一次发情间隔。诱导母牛在哺乳期或断奶后正常发情排卵,对于提高奶牛受配率、缩短产犊间隔或繁殖周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采用早期断奶、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治疗产科疾病等措施,可以预防产后乏情。必要时,可根据病因应用促性腺素、前列腺素、雌激素等诱导发情。②适时配种。正确的发情鉴定是确定适时配种或输精时间的依据。适时配种是提高受胎率的关键。③治疗不孕症。不孕症是引起母牛情期受胎率降低的重要原因。引起奶牛不孕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子宫内膜炎和异常排卵。而胎衣不下是引起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因此,从奶牛分娩开始,要重视产科疾病和生殖道疾病的预防,对于提高情期受胎率具有重要意义。

  4推广应用繁殖新技术

  主要有胚胎移植技术、性别控制技术等。

  5控制繁殖疾病

  产生繁殖障碍的原因复杂,要认真分析,对症治疗,并通过加强饲养管理、规范配种技术、强化疾病防治措施、建立好相应管理记录,有效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从而减少繁殖障碍造成的损失。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