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蚴是绦虫的幼虫期,外形为囊状,寄生在羊和其他动物(中同宿主)的内脏器官或其他组织中而引起本病,常见羊的绦虫蚴病有三种:多头蚴病、棘球蚴病及细颈囊尾蚴病。
一、多 头 蚴 病(脑包虫病,晕倒病)
(Coenurosis)
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或晕倒病(sturdy,gid),是牧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农区也不少见。容易侵袭1~2岁的绵羊及山羊,绵羊比山羊更为多见。因为多头蚴又称脑包虫,故所引起的疾病又称为脑包虫病。
【病原及其形态特征】
病原为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多头蚴是狗多头绦虫(Taenia multiceps)的幼虫,外形为囊状,多寄生在羊的脑子里,有时也可寄生于椎管内。
长成的多头蚴呈囊状,白色,外部包以薄膜,内部充满透明液体,直径可达5cm以上。
薄膜的内壁有许多头节(原头蚴),数目可达100~250个,呈白色颗粒状。直径为2~3mm,每一个头节上有四个吸盘和一个额嘴,上有两排小钩。
【生活史】
1.犬(或其他肉食兽)多头绦虫的卵或含卵体节,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图3—8)。
图3-8 多头蚴生活史
1. 成虫 2.孕卵节片随终末宿主的粪便排出休外 3. 孕卵节片 4.虫卵
5. 中同宿主 6.脑包虫 7.脑包虫的寄生部位 8. 健康的狗、狼、狐狸
吞食了病脑,即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2.健羊随食物或饮水吞入虫卵以后,即受到感染。卵内的六钩仔虫,在羊的肠管中逸出,并穿透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顺血流而达到身体各部。只有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良好,进到其他各部的不久即死亡。
3.六钩仔虫入脑以后慢慢发育成多头蚴,在脑或脊髓的表面经过 7~8个月,完全长成为成熟的幼虫,此时囊的大小为豌豆至鸡蛋大,数目由一个到数个不等。多的可达到30个。寄生部位普通为大脑上面或二大脑半球之间,偶尔可见于脑侧室或小脑中。由于囊的体积逐渐增大,压迫脑子,因而使脑子萎缩、失去机能。
偶尔多头蚴见于椎管中,则压迫脊髓,使一侧或两侧后肢发生进行性麻痹。
4.狗或其他肉食兽如果吞食了多头蚴.则受到感染。多头蚴在狗类动物肠道中进行发育,经 41~73d发育为成熟的多头绦虫。
【症 状】
羊的多头蚴病临床表现多呈慢性和急性型。
感染初期由于病原体转入脑部,引起局部发炎,病羊显出脑膜炎或脑炎症状,此时病羊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加快,有时强烈兴奋,有时沉郁,离群落后,长时间躺卧部分病羊在 5~7d内因急性脑膜炎而死亡。
耐过急性不死的病羊转为慢性,在一定时期内不显症状,在此期间多头蚴继续发育长大,大约在 6~8周内患羊呈现视神经乳头瘀血。再经 2~6个月,病羊精神沉郁,停止采食,因寄生部位的不同表现出下列各种症状:
图3—9 多头蚴寄生在大脑额叶时,羊把头顶在墙壁上,站立不动
1.寄生在大脑半球的侧面时,病羊常把头偏向一侧,向着寄生的一侧转圈子。病情越重的,转的圈子越小。有时患部对侧的眼睛失明。
2.寄生在大脑额叶时,羊头低向胸部,走路时膝部抬高,或沿直线前行。碰到障碍物而不能再走时,即把头抵在障碍物上,站立不动(图3—9)。
3.寄生在大脑枕叶时,头向后仰(图3—10)。
图3—10 多头蚴寄生在大脑枕叶时,头向后仰
4.寄生在脑室内时,病羊向后退行。
5. 寄生在小脑内时,病羊神经过敏易于 疲倦,步态僵硬,最后瘫痪。
6. 寄生在脑的表面时,颅骨可因受到压力变为薄而软,甚至发生穿孔。
7.寄生在腰部脊髓内时,后肢、直肠及膀胱发生麻痹。同时食欲无常,身体消瘦,最后因贫血和体力不能支持发生死亡。
病到末期时,食欲完全消失,最后因消瘦及神经中枢受损害而死亡。
【剖 检】
急性死亡的羊见有脑膜炎和脑炎病变,还可见到六钩蚴在脑膜中移行时留下的弯曲伤痕。慢性期的病例则可在脑、脊髓的不同部位发现1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囊状多头蚴;在病变或虫体相接的颅骨处,骨质松软、变薄,甚至穿孔,致使皮肤向表面隆起;病灶周围脑组织或较远的部位发炎,有时可见萎缩变性和钙化的多头蚴。
【诊 断】
因该病患羊表现出一系列特异神经症状,容易确诊。但应注意与莫尼茨绦虫病、羊鼻蝇蛆病及其他脑病的神经症状相区别,这些病不会有头骨变薄、变软和皮肤隆起等现象。
当颅骨因受压迫变软时,可以用手按压出多头蚴存在的部位;柔软部位存在于所转圆圈的内侧。有时可发现柔软部对侧的肌内或腿发生麻痹。一般的寄生部位是;向左转在左侧,向右转在右侧,抬头运动在大脑前部,低头运动可能在小脑部。如果寄生在颅后窝,将眼蒙住,便跌倒在地,若一直蒙住眼睛,就不能站起来。
实验室诊断可用变态反应诊断法,即用多头蚴的囊壁和原头蚴制成乳剂变应原,注入羊的眼睑内;如果是患羊,于注射1h后皮肤出现直径1.75~4.2cm的肥厚肿大,并保持6h左右。
【预 防】
1.防止狗感染绦虫 应把死于该病的羊头割掉、深埋,或用火烧掉。这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
2.广泛进行宣传 向群众进行预防感染的教育。
3.每年给看羊的狗进行驱绦虫工作 这样可以避免羊群采食狗的绦虫卵,是防止羊只感染的有效方法。
【治 疗】
(一)肉用羊应在身体情况良好时进行屠杀。
(二)采用手术疗法:
如寄生于脑的表面而能够触诊到多头蚴时,可用外科手术取出。但如部位难以确定,或存在于脑子较深处时,手术后果多不良。
经过手术得到痊愈的,往往都是部位确定,存在于浅部,以及营养较好的幼羊。
手术方法有两种:
1.圆锯术 能模到骨软化区域时,即在该处进行。否则,即在角基和角中心的内缘后部约1cm处施行。为了避免损伤静脉窦而造成手术失败,应由中线一侧切开硬脑膜。大静脉窦有两条:矢状窦位于大脑纵轴上,横窦位于大小脑之间,操作时必须特别注意,要在严密消毒情况下按以下步骤进行手术:
(1)在术部皮肤上作一个十字形切口或“U”形切口,将皮肤揭开。
(2)用圆锯(或小外科刀)除去露出的颅骨一块,不可损伤硬脑膜。
(3)看到多头蚴之后,以镊子慢慢牵引出来。或在羊吸气以后,用手堵住羊口及鼻孔,不让呼气,使脑内压力增大,可让羊吸入第二口气,再堵一次羊口及鼻孔。亦可先刺破囊虫,徐徐抽出其中液体,以免因脑子压力骤减而引起休克;亦可在看见白色囊虫以后,翻转羊体,让四蹄朝天,然后保定头的人迅速使羊嘴朝天,创口朝地。让脑包虫慢慢从开口内滑出来。
如果看不到脑包虫,可以插入细胶皮管,沿脑回向周围探索,用注射器多次吸抽,常可将虫囊吸在胶皮管口上,然后抽回胶管,即可拉出脑包虫。
(4)给寄生部位喷洒3~5ml含有青霉素的生理盐水,盖上硬脑膜及骨膜,缝合皮肤,并以火棉胶或绷带保护术区。
2.穿刺术 即不用圆锯去除骨片,是将骨暴露出以后,用最小号套管针或带有探条的针头对准术部,向后刺入颅骨,然后抽出套针(或探条),如已刺入虫囊,套管内有液体流出。此时可用注射器,将针插入套管内抽净液体,并将囊膜吸入套管内,与套管同时取出。
公羊的额窦较大,穿颅时必须穿过此窦,应注意有第二次较大的阻力。但有时由于多头蚴引起的膨胀可使双壁接触而让窦腔闭合。在作穿刺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这些情况,才容易成功。
(三)采用药物疗法
药物治疗可用吡喹酮,病羊按50mg/kg体重连用5d;或按70mg/kg体重连用3d。可取得80%左右的疗效。
二、 棘 球 蚴 病(囊虫病,肝包虫病)
(Echinococcosis,Hydatidosis,Hydatid cyst,Hydatid disease)
棘球蚴病也叫囊虫病或包虫病,俗称肝包虫病。患该病的猪俗称“米猪”。所有哺乳动物都可受到棘球蚴的感染而发生棘球蚴病。绵羊和山羊都是中间宿主。它不但侵害家畜,而且使人畜遭受侵袭后,引起严重的病害。因此,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绦虫蚴病,它不仅危害畜牧业,而且对公共卫生有很大影响。羊只发生本病以后,可使幼羊发育缓慢,成年羊的毛、肉、奶的数量减少,质量降低,患病的肝脏和肺脏大批废弃,因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原及其形态特征】
病原为棘球蚴(echinococcus)。棘球蚴是犬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幼虫期。
1.成虫(细粒棘球绦虫) 寄生在犬、狼及狐狸的小肠里,虫体很小,全长2~8mm,由三个或四个节片组成,头节上具有额嘴和四个吸盘,额嘴上有许多小钩,最后的体节为孕卵节片,内含400~800个虫卵。
2.幼虫 棘球蚴寄生于绵羊及山羊的肝脏、肺脏以及其他器官,它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大小也很不一致,从豆粒大到人头大,也有更大的。
棘球蚴分为单房型和多房型两种:
单房型的特点是囊内含有液体,囊壁由三层构成;外层是较厚的角质层;中层是肌内层,含肌内纤维;内层最薄,叫生发层,长有许多头节和生发囊。
多房型的特点是体积较小,由许多连续的小囊构成,囊内没有液体,也没有头节,一般常见于牛体,无感染力。
【生活史】
终末宿主狗、狼、狐狸把含有细粒棘球绦虫的孕卵节片和虫卵随粪排出,污染牧草、牧地和水源。当羊只通过吃草饮水吞下虫卵后,卵膜因胃酸作用被破坏,六钩蚴逸出,钻入肠黏膜血管,随血流达到全身各组织,逐渐生长发育成棘球蚴,最常见的寄生部位是肝脏和肺脏(图3—11)。
图3-11 细粒棘球蚴虫生活史
1.成虫 2.绦虫的孕卵节片随终末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 3. 幼虫 4。中间宿主 5。肝脏上的棘球蚴 6。终末宿主(健康的狗、狼、狐狸等)吃了有病的肝、肺等,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如果终末宿主吃了含有棘球蚴的器官,经2.5~3个月就在肠道内发育成细粒棘球绦虫,并可在宿主肠道内生活达6个月之久。
【症 状】
严重感染时,有长期慢性的呼吸困难和微弱的咳嗽。叩诊肺部,可以在不同部位发现局限性半浊音病灶;听诊病灶时,肺泡呼吸音特别微弱或完全没有。
当肝脏受侵袭时,叩诊可发现浊音区扩大,触诊浊音区时, 羊表现疼痛。当肝脏容积极度增加时,可观察右侧腹部稍有膨大。绵羊严重感染时,营养不良,被毛逆立,容易脱落。有特殊的咳嗽,当咳嗽发作时,病羊躺在地上。
绵羊对本病比较敏感,死亡率比牛高。
【剖 检】
剖检病变主要表现在虫体经常寄生的肝脏和肺脏。可见肝肺表面凹凸不平,重量增大,表面有数量不等的棘球蚴囊泡突起(图3—12);肝脏实质中亦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棘球蚴囊泡。棘球蚴内含有大量液体,除不育囊外,液体沉淀后,可见有大量包囊砂。有时棘球蚴发生钙化和化脓。有时在脾、肾、脑、脊椎管、肌内、皮下亦可发现棘球蚴。
图3—12 肝脏表面的棘球蚴囊泡
(Rue Jensen . Diseases of Sheep,1974)
【诊 断】
严重病例可依靠症状诊断,或用X光和超声检查进行确诊。但须注意不可与流行性肺炎相混淆。最好的方法是用皮内变态反应作生前诊断,具体方法如下:
用无菌方法采取屠宰家畜的新鲜棘球蚴液0.1~0.2ml,在羊的颈部作皮内注射,同时再用生理盐水在另一部位注射(相距应在10cm以外)作为对照。如果在注射后5~10min(最迟不超过1h),注射部发生直径为0.5~2.0cm的红肿,以后红肿的周围发生红色圆圈,圆圈在几min后变成紫红色,经15~20min又变成暗樱色彩的,为阳性反应。不表现红肿现象的为阴性反应。诊断的准确性可达95%。
为了贮备抗原,应该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吸取棘球蚴液,进行离心沉淀或用过滤方法除去头节及其他颗粒,即可作为抗原。如不立即使用,或者当天用不完时,可以加入0.5%氯仿,保存于冰箱备用。
【防 治】
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应作好预防。预防的主要措施是消灭野狗,凡有经济价值的狗定期驱虫,加强肉品捡验工作,有病器官按规定处理,以免被狗、狼、狐狸吃掉。其他预防措施可参阅多头蚴病。
我国应用免疫措施预防猪感染囊虫病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大规模的区域试验表明,采取免疫措施的猪,其患病机会仅为未免疫猪的5.36%。
三、 细颈囊尾蚴病(腹腔囊尾蚴病)
(Cysticercosis tenuicollis,Abdominal cysticercosis)
细颈囊尾蚴病又名腹腔囊尾蚴病,俗称水铃铛,是各种囊尾蚴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当剖开羊的腹腔时,可发现有好象装着水的玻璃纸袋子一样的囊状物,即为细颈囊尾蚴。
【病原及其形态特征】
病原为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细颈囊尾蚴是狗泡囊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的幼虫,寄生于各种家畜和野生反刍动物的肠系膜上,有时寄生在肝脏表面。寄生的数目不定,有时可达数十个(图3—13)。囊的直径可达8cm,内面充满无色液体,在囊泡上长有一个象高梁粒大的白色颗粒,就是囊尾蚴的头节。头节上有一个额嘴,四个吸盘,额嘴上长有大小两排小钩。
图3-13 细颈囊尾蚴
【生活史】
1.寄生在狗类小肠中的泡囊带绦虫,其含卵体节或卵随着粪便排到体外;
2.虫卵被中间宿主(羊) 吞入后,卵内的六钩仔虫即逸出,穿透肠黏膜,进入血流,被门静脉循环带到肝脏;
3.幼虫离开血管,进入肝实质,然后穿破肝囊进入腹腔,经过7~8周,即形成囊尾蚴;
4.囊尾蚴被狗类动物吞食后,就完成了生活史。在狗类身体中约经6~7周,发育为成虫。
【症 状】
羊吃到绦虫卵的数目很少时,不表现症状。如果吃下虫卵很多,则因幼虫在肝实质中移行,破坏微血管而引起出血,使病羊很快死亡,尤其是羔羊更容易死亡。
急性症状为精神不好,食欲消失。引起腹膜炎时,体温上升,发生腹水。
已经长成的囊尾蚴不产生损伤,也不引起症状,对羊没有危害。
【剖 检】
尸检时,肿大的肝脏含有孔道,在感染的10~20d期间,孔道因含血液而呈红色,在感染25~35d期间,因白细胞浸润而呈黄色。绝大多数孔道直径为1~2mm。可能存在腹膜炎。后期在网膜、肠系膜、盆腔器管、门脉裂和其它区域可发现球形囊尾蚴,数月之后,头节可能出现钙化,水泡萎缩与纤维化。
【诊 断】
因症状无显著特点,单靠临诊症状很难作出诊断,主要靠病例尸检时发现肝脏的孔道和腹膜炎。新近康复的绵羊含有明显的囊尾蚴。
鉴别诊断需要考虑片形吸虫幼虫的虫道钻穿性肝炎。在此情况下,在组织的虫道或胆管里可发现肝片吸虫。三种绦虫蚴的区别比较容易
【预 防】
在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尚有困难的情况下,预防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为了作好预防工作,首先要在本病流行区域作好宣传教育,尤其是对屠宰工人、群众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因为虫卵用眼睛看不到,很容易使人畜吞入,故须使群众提高认识,经常注意防范,努力作到以下几点,才能取得良好预防效果。
1.预防狗的感染 通过宣传教育,使他们了解本病与狗的关系,不可将此病死亡的羊尸乱抛或喂给狗吃。
2.预防人的感染
(1)教育小孩子不要玩狗。
(2)摸狗以后务必洗手,在饭前更应注意。
(3)大力消灭苍蝇,因为苍蝇也可以传播虫卵。
(4)把蔬菜洗净熟食。因为通过施肥和狗的乱跑,可能将虫卵黏在菜上。
(5)驱除狗体内的绦虫。每年用溴氢酸摈榔碱进行驱虫,每季一次。剂量为0.004~0.065g,也可以用卡马拉4~8g,包在食物内喂给。为了防止狗的呕吐,投药前应给狗喂几滴碘酒。治后必须对狗加强管制,将排出的粪便全部烧毁。
3.消灭狼和野狗 狼和野狗都是本病的传播者,因此在牧区应该大力消灭狼和野狗。
4.加强兽医卫生检验工作 对有病的脏器进行严格处理,绝对不要用来喂狗和随便乱丢。
【治 疗】
目前还没有良好方法,只有认真执行上述预防措施,逐步控制和消灭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