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比较常见,山羊比绵羊发生更多。
【病原及其形态特征】
病原为羊虱。羊虱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吸血的,计有山羊颚虱(L. steopsis)、绵羊颚虱(L.ovillus)、绵羊足颚虱(L.pedalis)和非洲羊颚虱(L.africanus)等;另一类是不吸血的,为以毛、皮屑等为食的羊毛虱(bouicola ovis)。山羊颚虱寄生于山羊体表,虫体色淡、长1.5~2 mm。头部呈细长圆锥形,前有刺吸口器,其后方陷于胸部内。胸部略呈四角形,有足三对。腹呈长椭圆形,侧缘有长毛,气门不显著。
【生活史】
羊虱是永久寄生的外寄生虫病,有严格的畜主特异性。虱在羊体表以不完全变态方式发育,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整个发育期约一个月。成虫在羊体上吸血,交配后产卵,成熟的雌虱一昼夜内产卵1~4个,卵被特殊的胶质牢固黏附在羊毛上,约经2周后发育为若虫,再经2~3周蜕化三次而变成成虫。产卵期2~3周,共产卵50~80个,产卵后即死亡。雄虱的生活期更短。一个月内可繁殖数代至十余代。虱离开羊体,得不到食料,1~10d内死亡。
虱病是接触感染的,可经过健羊与病羊直接接触,或经过管理用具、互相接触机会增多,加之羊舍阴暗、拥挤等,都有利于虱子的生存、繁殖和传播。
【症 状】
虱在吸血时,分泌有毒的唾液,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而引起发痒,羊通过啃咬或磨擦而损伤皮肤。当大量虱聚集时,可使皮肤发生炎症、脱皮或脱毛。由于虱的长期骚扰,病羊烦乱不安,影响采食和休息,以致逐渐消瘦、贫血。幼羊发育不良,奶羊泌乳量显著下降。羊体虚弱,抵抗力降低,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诊 断】
在体表发现虱和虱卵即可确诊。
【防 治】
1. 加强饲养管理及兽医卫生工作,保持羊舍清洁、干燥、透光和通风,平时给予营养丰富的饲料,以增强羊的抵抗力。
2. 对新引进的羊只应加以检查,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治疗,防止蔓延,对羊舍要经常清扫、消毒,垫草要勤换勤晒,管理工具要定期用热碱水或开水烫洗,以杀死虱卵。
3. 及时对羊体灭虱,应根据气候不同采用洗刷、喷洒或药浴。常用灭虱药物及方法参照螨病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