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中药对猪高温应激的防治现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18  来源:中国畜牧招商网  作者:星星  浏览次数:295

随着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加强,中草药因药性缓和、作用持久、毒副作用小及药残低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防治疾病的应用中逐渐显示出其较强的生命力。

1 中兽医辨证分析

中兽医学认为,热应激是火热之邪为病,属于温病学范畴。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火热为患,蒸腾炎上,灼肤灼络烁津。火热之邪侵害机体,首先肺卫受伤,皮温升高。当病邪深入,遏阳于内,则出现高热,上扰心神则骚动不安、甚至神志昏迷;热侵入血络则脉数,甚至迫血妄行而致吐衄发斑;热盛伤津则口干口渴欲饮、尿赤粪干等津亏症状。热应激过程就是火热之邪由表入里,袭肺卫(外周循环状态改变,皮温升高),传气分(高热、津亏、扰心),重者终入营血(吐衄发斑)。故治宜清热凉血,镇静安神,养阴生津。

2 抗热应激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基础

在抗热应激中药的研究中,研究较多的有:

2.1调节汗腺分泌的中草药 如桂枝所含的桂皮油能使血管扩张,调整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而发汗和散热。又可以利尿,使热从尿中排出。葛根能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散热,并使呼吸运动加强,增加水分排泄使体温下降。还有麻黄、紫苏叶等。

2.2调节体温中枢的中草药 如石膏用其气轻,可以逐热上出,因其质地重,可以逐热下行,清肃胃腑之浊气。清张锡纯有云:石膏之凉与阳明之热能化为汗以达于表。具有此类功效的还有柴胡、黄芩、知母等。

2.3镇静安神的中草药 如蝉蜕的镇静镇痛作用,可以有效应用于热应激综合症。酸枣仁、远志、朱砂、磁石、刺五加、五味子等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以缓解热应激。

2.4抗惊厥的中草药 如地龙所含的地龙解热碱和花生四烯酸,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散热增加,引起体温下降。

此外,中草药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有资料显示,一些补血、补气、补阳类中药,确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

3 抗热应激中药添加剂的应用现状

中草药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其他活性成分,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全面协调生理代谢,从而起到缓解热应激的作用。并可从提高食欲和消化率,加强散热方面促进机体生长,增强体质和抗热应激能力。有试验表明:炎热环境中给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中草药制剂,具有较好的促长作用,能降低料重比和耗料成本。选用开胃健脾、清热消暑功能的中草药山楂、苍术、陈皮、槟榔、黄芩、神曲等,可以缓解高温环境对商品猪的影响,提高猪的适应性和抵抗高温的能力,从而缓解猪的热应激。

刘凤华(1995)以石膏、藿香、苍术等药组成的清凉散,从平衡阴阳、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全面调节机体代谢,维持机体在极端条件下的稳态入手,协助机体提高在高温下的适应,促进机体多渠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通过抑制产热中枢神经缓解热应激作用。方中用藿香之辛,芳香化浊,发表解暑。尤其适合高温环境湿热并重所致脘腹痞满,气机不舒。因其芳香,提神醒脑开窍,适于热上扰心神出现的神志迷蒙。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藿香对胃肠神经有镇静作用,并能轻微扩张微血管,略有发汗作用。其芳香之气能促进胃液分泌以助消化。方中用石膏之大寒,清热泻火,清热入气分所致的高热神昏,并可除烦止渴。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石膏可抑制产热中枢而具有解热作用,抑制骨骼肌的兴奋性,起镇静解痉的作用。同时还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有一定消炎作用。用苍术燥湿健脾,治疗湿困脾胃、运化失司、食欲不振,发汗解表,使蕴积于体内的湿热,透表而解。且已经过临床验证,在促进机体散热及对高温适应性等方面,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