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ND)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对养鸡危害最为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各种年龄段、不同免疫水平的鸡群都可感染ND强毒。但是由于年龄和免疫接种的差异,不同年龄鸡群的生理状态、免疫力均有很大差异,发生ND强毒感染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差很大,有的被迫全群淘汰,有的则看不到明显的发病症状。如何将ND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下面重点讨论以下不同年龄鸡群发生ND的原因及防治要点。
1早期发生ND
指2周龄内的鸡群发生ND,临床表现为高死亡率,死淘率常常高于70%以上,使鸡群失去饲养的价值,因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1发病原因
1.1.1病原来源 一般ND的潜伏期为3~5天,高母源抗体的鸡群的潜伏期会更长一些,因此2周龄内发病的鸡群大多在1周龄内便感染了ND强毒。多数认为最主要的病原来源是孵化污染,由于鸡胚中只要有ND强毒增殖即可造成鸡胚死亡,因此,普遍认为ND强毒不会经卵垂直传染,但如果孵化过程中对感染ND强毒死亡的鸡胚处理不当,死胚破裂后污染了其他鸡胚或孵化设备,特别是照蛋过程或在出雏过程中破裂,就会造成出雏器的污染和鸡苗的早期感染。
生产中常常表现为一台出雏器内当天内所出鸡苗分到不同地点饲养但均发病,而其亲代有ND发生,鸡苗最早可在5日龄即出现ND发病症状和死亡。此外,鸡苗运输车、育雏室消毒不严格或育雏早期有野毒侵入均可引起早期感染ND。目前,专业化、集约化的养鸡场都很注重这些环节的防疫措施,再加上NDV对各种消毒剂都比较敏感,认为这些不是雏鸡在1周龄内感染ND强毒的主要途径。
1.1.2早期感染病情重的原因
由于感染野毒的时间早,疫苗接种不能发挥有效作用。此时鸡群虽然有母源抗体,但并不足以抵抗ND强毒的攻击,况且母源抗体水平将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降低,而环境中的毒量则随发病鸡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1.2防制要点
母源抗体对ND强毒攻击的保护力很有限,避免鸡苗早期感染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首先,要做好种蛋管理和孵化场的兽医卫生,当种鸡发病时,发病鸡群所产种蛋要加强消毒,在孵化场要分开孵化、出雏;孵化照蛋时,要将所有死胚全部拣出,出现破蛋、爆蛋时,要立即对现场做消毒处理;同时做好孵化场的常规消毒工作,完全可以防止NDV的孵化污染。
其次,要做好鸡苗运输和饲养场的各项消毒防疫措施,尤其是进鸡前空舍期的彻底消毒很重要。
2 3~6周龄鸡群发生ND
3~6周龄鸡群感染ND强毒,由于鸡群免疫力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差异很大,轻的死淘率不到5%,重的死淘率可超过50%,甚至接近100%。
2.1发病原因
此时发病,往往很难找到病原穿入鸡群的途径。在实际生产中,一些防疫设施良好、生物安全措施也比较严格的现代化鸡场的发病率并不比那些基本上没有防疫措施的简易鸡舍低,说明一些不可控因素(如空气) 在ND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是主要作用。一旦病原传入鸡舍并有鸡只发生感染,则鸡群免疫力低下,这是引发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2.2防制要点
要做好鸡场的生物安全工作,尽量减少病毒传入鸡群的机会,要做好鸡群的免疫工作。当大环境病原污染严重时,养鸡场生物安全措施对ND的防止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接种疫苗是减少因感染引起的经济损失的关键措施。制定免疫程序时,首先要考虑到母源抗体对ND免疫的干扰作用,免疫后抗体监测及攻毒实验表明:母源抗体对ND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都有很强的干扰作用,真正能够突破母源抗体的弱毒疫苗并不存在,母源抗体降至较低水平(HI滴度<4Log2或更低)时免疫才能获得有效的免疫力。但实际生产中,鸡群随时都有感染野毒发病的危险,等母源抗体HI滴度下降至4Log2以下再做免疫往往为时已晚。
3种鸡或蛋鸡育成期发生ND
大部分育成期的鸡群感染ND强毒,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甚至仅表现为ND抗体水平的异常升高而不见任何临床症状,只有少数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其他病原继发或合并感染时,才出现较高的死淘率,严重的死淘率可达10%。
3.1发病原因
育成期鸡群虽然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接触到ND强毒仍可发生感染(表现为病毒在鸡体内大量增殖,2周后ND抗体水平异常升高),如果受感染的鸡只抗体水平太低或有继发感染或合并感染,就会出现病症甚至死亡。育成期感染ND强毒与3~6周龄发病鸡群一样,不易确定病原传入的途径。
3.2防制要点
鸡群于6~8周龄和14~16周龄2次ND弱毒苗加灭活疫苗的免疫,可以避免因感染ND强毒引起鸡群死淘率偏高。育成期发生强毒感染时,病原有可能在鸡舍内长期存在,对产蛋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因此,长期带鸡消毒也是必要的。
4开产至产蛋高峰期发生ND
产蛋初期至整个高峰期感染ND强毒,引起产蛋率下降、鸡蛋品质下降,这是种鸡场和蛋鸡场普遍面临的最难解决的问题,在冬春寒冷季节尤为严重。
4.1发病原因
开产初期,鸡群处于强生理应激状态,对各种病原的抵抗力下降,一旦有病原经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机体,就会造成疫病的爆发。病原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在育成期有ND强毒感染,造成鸡群持续带毒,进入产蛋期后,鸡群抵抗力弱,病毒乘虚在鸡体内大量增殖而引起发病,由于鸡群在育成期感染已获得了坚强的免疫力,发病引起的降蛋幅度相对较小;二是场外的病毒通过某种途径侵入鸡舍引起鸡群感染。
4.2防制要点
做好各种生物安全措施,尽量将病原挡在鸡舍之外是工作的目标,通过疫苗免疫提高其特异性免疫力是减少疾病损失的关键。对于育成期未发生DN强毒感染的鸡群,在鸡群开产前2~3周注射1个剂量的高质量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同时做1次弱毒苗的点眼免疫,之后每间隔6~8周做1次弱毒苗的喷雾免疫,以达到提升产蛋初期鸡群抗体水平和增强其局部免疫力的目的。这种做法虽然不能完全阻止鸡群感染发病,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疾病带来的损失。对于育成期发生ND强毒感染的鸡群,则不必再接种疫苗,而育成期或中期发生感染的鸡群则最好根据抗体监测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做免疫。
当一栋鸡舍发生强毒感染时,立即对其他舍实施紧急免疫(笼养鸡可注射I系苗,地面散养鸡可用IV系疫苗喷雾或饮水)具有一定的效果。注意,已经有强毒感染的散养鸡实施注射或点眼免疫可能会加重疫情。
5产蛋中后期发生ND
此时发病的损失也不容忽视,在此阶段发病,鸡群往往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短时间出现食欲下降死亡率不高。但鸡蛋品质很差,沙皮蛋、软壳蛋增多,而且产蛋恢复非常慢,对经济效益影响很大。一般通过在疫病高发季节加强ND免疫力度即可降低因感染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