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中旬,我县一猪场暴发了以3月龄仔猪为主要发病对象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突然,死亡率高。笔者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该病为猪瘟、猪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经过一周的治疗,病况有较大的好转,病情已基本控制。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探讨指教。
1 发病情况
我县八巨镇某养殖户共饲养100头猪,一个月前一猪舍7头猪开始出现食欲降低,体温升高,陆续出现死亡现象,以后蔓延到相邻其他猪舍。猪场兽医先后用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氨苄西林、氟苯尼考、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等药物进行治疗,并紧急免疫接种过蓝耳病、伪狂犬疫苗,效果均不理想。猪场远离居民区,管理条件较好,但以前发生过猪瘟,本批猪在20日龄免疫过3头份猪瘟疫苗。至笔者时临诊时,已有20多头出现症状,死亡5头。
2 临床症状
该猪群突然发病,精神沉郁,病猪毛松、嗜睡、消瘦和生长停滞,部分猪体温41℃以上,眼结膜潮红、流泪、流鼻液、大便干硬,少数病猪后期腹泻,有呼吸道症状,喘气明显;后躯软弱,两后肢交叉或并在一起支撑,难以站立。部分病猪后躯麻痹,四肢运动不协调、关节肿大、跛行;全身皮肤发红,有出血疹块,颈背部皮肤最为明显,两耳、四肢内侧、下腹部皮肤紫色,体表淋巴结肿大;一些病猪空嚼、磨牙,后期皮肤轻度黄染,排茶色尿,膀胱积尿,小便不通。眼球轻度下陷。
3 剖检情况
病猪腹股沟浅淋巴结、下领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出血,切面呈红白相间大理石花纹,一些淋巴结外表水肿充血变红,但切开断面却呈白色。心肌上有弥漫性出血斑,冠状脂肪肿胀。肺脏瘀血水肿,喉头肿大伴有瘀血。脾脏极度肿大、瘀血。肾脏肿大,表面有白色坏死,轻度黄染。胃的食管部黏膜水肿、溃疡,胃底部、十二指肠有弥浸性出血点,回肠和结肠段肠壁变薄,盲肠淋巴滤泡和结肠黏膜充血、出血,盲肠上弥散着钮扣状溃疡。扁桃体肿大,有出血点。
4 实验室检查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剖检变化我们开展了猪瘟、圆环病毒Ⅱ型感染、蓝耳病、伪狂犬病等实验室检测。通过猪瘟免疫荧光抗体试验(HC-FA),判为猪瘟病毒感染阳性。圆环病毒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呈阳性。蓝耳病-ELISA、伪狂犬病-ELISA实验室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5 综合判定
根据以上情况,确诊此次疾病为猪瘟和圆环病毒混合感染发病。
6防治措施
6.1药物治疗
6.1.1紧急接种猪瘟疫苗。
6.1.2猪用转移因子每猪2.5毫升,每日一次,连用两日。
6.1.3每头猪分别肌肉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4毫升,多西环素注射液5毫升,VB12毫升,VB12 2毫升,每日一次,连用三日。
6.2配合药物的治疗措施
6.2.1 采用各阶段猪全进全出的方式减少不同群之间的感染。
6.2.2 加强饲养管理降低猪群的应激因素特别是其他传染性疫病感染。
6.2.3 提高猪群营养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6.2.4 做好其他疾病的疫苗和药物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