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地某猪场去年在外地批量购进仔猪,发生了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混合感染疫病,进而继发感染附红细胞体病,该猪场育肥猪群和后备种猪群也未能幸免于难,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1前期发病与用药情况
该猪场于去年11月建成,去年12月从外地购进仔猪200多头,今年2月中旬又从外地某种猪场购进4月龄后备母猪22头,后备公猪3头。随后于今年2月20日和2月27日,从邻县仔猪市场分别购进仔猪166头、146头。据场主讲:第二批仔猪购进后,有14头开始发病且症状基本相同,主要表现在:体温升高到41.0℃左右,耳发绀,后躯麻痹,临死前有神经症状;种猪主要症状是全身皮肤发红,咳嗽,体温升高。解剖病死小猪,发现肺有坏死灶、气肿,脾边缘有出血点,胃黏膜有出血斑、溃疡,肾充血,有密集出血点呈雀卵状,肾盂出血,腹腔内淋巴结水肿、出血。
场主还讲:从2月底发病到3月底,先后用过多家企业生产的兽用抗生素及磺胺类复方制剂、地塞米松、安乃近、氨基比林、干扰素等,均无明显疗效。通过解剖病死猪后,怀疑为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增加了中草药饮水,也没有取得明显疗效。到4月初,病情仍未得到控制,死亡数也在不断上升。
2 临床及实验室诊断
2.1笔者于4月6日接诊,临床检查结果如下
2.1.1公猪:大便硬结,带黏液或血丝;咳嗽,个别鼻流黏液;体温40.5℃~41.5℃,新病例全身皮肤发红,病程稍长者皮肤苍白。
2.1.2中猪:耳及肩背部、胸部皮肤毛孔出血,病程长者出血点结成血痂,可以用手扫落;皮肤黄染或苍白;咳嗽或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到41℃左右。
2.1.3小猪症状同中猪。
2.2 解剖
皮肤、皮下脂肪、肋胸膜、肺胸膜、大网膜、肠系膜等广泛黄染;淋巴结水肿,肺门淋巴结坏死成豆腐渣样;肝肿大,实质黄染;肺出血,实变,坏死,气管内有带泡沫的黏液;心耳有出血点。
2.3 实验室诊断
采集不同批次的猪血样进行猪瘟抗体检测:后备母猪的抗体滴度在1︰8 ~ 1︰16,中猪的抗体滴度在1︰32以上,小猪为阴性。
2.4 诊断结果
综合上述面情况,笔者认为:开始时小猪发病很可能是以高致病猪蓝耳病为主,同时伴有猪瘟症状;中猪和后备母猪则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继发感染了附红细胞体病,并因此而造成猪只大量死亡。
3 预防和治疗
加强圈舍消毒和病猪隔离管理,并在每吨饲料中添加维多利康300克,用于猪只预防;根据猪的病情给发病猪群按每千克体重0.1~0.15毫升份量肌肉注射血虫净,一日一次,连续用了4天,同时结合长效土霉素按0.15毫升/千克深部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用了3天,病情基本得到控制;重病例除正常肌肉注射治疗外,还给予了补液、补充能量、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为了有效防治蓝耳病,还采用中医疗法,采集清热解毒中草药,如赤芍、黄芩、连翘、板蓝根等按量煎制饮用,用药2天后便有了一定的效果,我们还将后备种猪和小猪全部进行猪瘟紧急免疫接种,到4月底全场猪群基本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