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其他 » 正文

中国医药产业迎来风险投资热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3-01  浏览次数:147

日前,美国制药企业礼来公司宣布,经过半年的筹划,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的首个办事处已在上海正式成立。至此,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在华的运营工作全面展开。礼来表示,礼来亚洲风投主要针对生物科学领域、医疗器械和诊断、医疗服务领域的中小企业。

“自2007年6月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建立以来,我们已收到了许多来自中国生命科学企业的主动接洽。”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高级董事总经理达伦·凯洛对在中国进行风险投资充满信心。

事实上,除礼来以外,辉瑞、诺华等不少跨国制药企业也纷纷加入在中国医药领域进行风险投资的行列。毫无疑问,风险投资将对中国医药产业的格局演变、企业生存和竞争态势产生重要影响

资本力量作用明显

医药产业是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产业之一,这是目前很多投资者看好医药行业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中国的医药企业本身也有着较强的资本需求。我国国民的医疗健康支出已成为继食品支出、教育支出之后的第三大消费支出,但医疗健康产业总体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却仍然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给了投资者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

富达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陈立实认为,比较美国与中国在健康领域的几个细分领域里的市场规模,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的差距和增长的潜力。在医药和生物医药这方面,美国市场大概是中国市场的15~16倍;在医疗器械方面,美国市场是中国市场的40倍;在医疗相关的销售以及零售领域,美国市场是中国市场的90倍。而最大的差距则在于,医院相关的医疗服务领域,美国是中国的100倍。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健康领域对资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而与此同时,资本力量的介入,对于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甚至整个医药市场的格局,也将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有可能意味着整个中国医药企业的成长方式被改变。企业可以通过换股并购的方式整合具有优秀产品或资源互补的企业,使企业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快速增加,甚至成功走向国际。第二,有可能意味着结构重组被拉动。如通过确立品牌优势,并借助资本优势进行大规模的融资,然后在全国整合相关产业资源,做风险投资,垄断研发和产品创新。第三,有可能意味着成长被引发,即不是单靠推出一个个产品去“赌”市场,而是利用资本的力量,进行并购、整合和大手笔的研发投入、品牌投入和渠道投入等。第四,有可能意味着竞争实力的消长对比格局发生转向。一些企业上市后,资本实力快速增长,这样他们与其他资本实力不能同步增长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对比顷刻之间发生变化。第五,有可能意味着整个医药产业价值链在新的力量下被整合。这包括整合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以及研发能力比较强的企业。

各大领域魅力展现

那么,资本市场对于中国医药产业链条的哪个环节最感兴趣呢?

一位投资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也是有指标的,这个指标就是投钱。业务人员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能投出足够的钱,则要受罚。在这样的“压力”下,资本对于医药产业的各个方面,似乎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事实上,生物医药领域历来是资本青睐的对象。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2010年我国生物产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2020年全国生物产业增加值突破两万亿元,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纷纷出台政策措施予以支持,并相继建立起多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对此,国联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洪阳指出,从生物科技发展的历程来看,美国就是通过生物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才最终取代欧洲成为“霸主”的。在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的从业人数、销售收入和上市公司数量都是欧洲的三倍左右,而集群是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目前在资本环境营造上,我国政府也正在整合政府科技计划基金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资金等,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对生物产业的支持力度。在这样的环境下,资本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礼来创投基金是跨国制药企业创投基金中比较著名的,他们对中国的生物制药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前不久该企业与媒体的联谊活动上,礼来的一位高管还在频频向媒体打听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
而对于化学新药的研发,投资基金保持着比较谨慎的态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整个产业结构不健全、不完整。凯鹏华盈中国基金合伙人周志雄认为,在我国,一个新药做出来后,拿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文,甚至可以上市了,这都不一定能在销售上有很大的突破。这一情况与美国有非常大的反差,投入新药研发的回报缺乏保证。尽管如此,在更具体的环节上,投资基金却对新药研发中的新药临床试验阶段非常感兴趣。一家专门从事新药临床试验的CRO老总告诉记者,自己被投资基金关注的程度大大超出其预料。

而对于原来一直被忽视的药品营销环节,投资基金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几家主营在医院终端安装显示屏以帮助制药企业进行营销的公司的融资活动都进行得非常顺利。

而医疗器械领域无论是在资金需求还是在投资周期上,都比制药领域更符合投资运作特点。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较快,已从单纯的诊断、治疗、化验,向诊断、治疗、分析、康复等多方面转化。对于资本介入的方向,兰馨亚洲投资集团投资总监杨瑞荣认为,一是家用医疗产品行业有很大的潜力。这是因为患者到医院做一个检测经常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家里做又快又省钱。第二是进口产品替代。中国的医疗器械和医疗产品,尤其是大型的医疗器械产品,过去基本上是像GE、西门子这样的公司占市场的绝大部分。现在,一些国内企业开始抢占这个市场的份额。

医药企业跃跃欲试

最了解医药行业的当属行业内的企业。因此,在美国,很多大型制药企业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旗下都有自己的创投公司,管理着上百亿美元的资金,投资成百上千家中小医药类创新型企业。这些投资公司和它们所投资扶植的公司是美国整个生物医药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在美国健康产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在中国,企业创投尚未形成规模和气候。

企业创投的益处十分明显:首先,企业本来就要投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企业有产业化经验和资源,可为被投企业提供能干的职业经理人;其三,企业花高价技术转让晚期产品,不如分散风险,投资早期公司;最后,投资周期可以比较长,无退出压力。

事实上,美国辉瑞公司就成功地通过风投资金的形式投资医药和健康医疗技术公司,以拓展其研发产品线。

辉瑞在扩充企业创投业务的同时,还专门投资设立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辉瑞的创投公司每年都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投入,这些投资除了用于自身新产品开发外,还肩负培育、扶植及投资多家生物技术小公司开发新产品的功能。
无独有偶,跨国制药企业创投基金中比较有名气的当属礼来的企业创投。礼来的企业创投基金除了在美国本土积极投资中小生物企业外,亦将触角伸向了亚洲,尤其是中国。而从2005年~2007年上半年,诺华投资基金(theNovartisVentureFund)也在医药行业投入1930万美元——这一金额高出其他任何企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额。诺华在2005年首次实现当年投资所得收益高于当年对外投资总额,开创了企业创投的新篇章。

相比之下,我国虽然有数千家制药企业,且不少企业每年也有研发投资,也有对外投资部,但其投资水平还难以与国外那种大规模、专业的企业创投行为相提并论。如果本土的制药企业能够认真学习跨国企业的经验,除了投资自身的研发项目外,还注意逐步建立起项目投资和股权投资队伍,在有条件的时候,对国内外中小企业和创新项目进行投资,这无疑将有力地促进本土制药企业的快速发展。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