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其他 » 正文

西药制剂出口额创新高 外资企业贡献显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2-28  浏览次数:163
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消息,2007年,我国西药制剂类商品出口高速增长,出口额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84亿美元,同比增长55.68%。

企业出口普遍增长 外资公司仍为主力

2007年,我国共有1222家企业出口西药制剂,其中逾八成的企业出口额创新高。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制剂企业近年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加大在国外的药品注册力度,一些企业终于将药品打入新兴市场,出口有所突破;另一方面,由于2007年国内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成本持续上涨,尤其是大宗原料药价格大幅上涨,导致药品制剂成本上升,药品价格有所提高,出口额总体有所增长;此外,部分企业承接国外药厂的药品合同加工订单增多,也大幅增加了药品出口量。

外资制药公司依旧是2007年我国西药制剂出口的主力军。在西药制剂出口额排名前20位企业中,有12家外资公司,累计出口额占西药制剂出口总额的近1/3。同时,外资企业出口增速更为显著,多家公司出口额较上年有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由此带动西药制剂出口整体增幅显著。

高端市场稳步发展 新兴市场势头强劲

2007年,我国西药制剂共出口到16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前三大出口贸易伙伴为日本、韩国及我国的香港特区,所占比重达26%。在出口格局上,欧美、日本等高端市场依旧以外资企业出口为主,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而我国本土制药企业,由于目前通过国际高端市场质量认证的还很少,难以越过发达国家的注册门槛,并且新药研发实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出口市场主要是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相对低端的市场。值得关注的是,2007年我国西药制剂在新兴市场的开拓成绩显著,对阿塞拜疆、波兰、芬兰、塔吉克斯坦等国的制剂出口增长势头强劲,且出口前景看好。

出口产品以仿制药为主 部分品种出口增幅显著

2007年,我国出口的西药制剂仍然以仿制药为主。在出口产品结构上,片剂、粉针剂占绝大部分,而新剂型药品所占比重偏低;抗生素类制剂较多,其他品种较少。据海关统计,2007年位列我国西药制剂出口前三名的商品分别为“其他已配定剂量的药品”、“含其他未列名成分混合药品”和“低果糖含量的葡萄糖及糖浆”,而“含奎宁或其盐的混合药品”、“已配剂量含有磺胺类的药品”和“已配剂量头孢替唑制剂”的出口增幅显著,分别增长1440%、885%、823%。

总体来看,2007年我国西药制剂出口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由于我国在原料药研发和生产上的优势比较明显,我国的西药制剂生产和出口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随着世界药品生产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我国鼓励药品制剂出口的政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制剂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因此预计2008年我国西药制剂出口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年增幅有望超过25%。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