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猪市行情 » 正文

养猪周期长三年一轮回 肉价涨跌难调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30  浏览次数:138

专家称肉价大起大落三年一轮回 建议散户通过集约化生产降低风险

上海市农委畜牧办主任李建颖表示,上海一直都有平台发布养殖户信息、全国猪肉价格信息等。

问题是,养猪周期一年间,不可控因素很多。比如疫病,再比如饲料成本上涨。李建颖说,即使信息更新,不管大户散户,要调整养殖为时已晚。

“生猪的养殖特性,决定其大涨大跌的周期短期很难改变。”早报记者在沪豫赣三地实地调查后得出判断:供小于求成为此轮猪肉上涨的主要原因。调查还发现,猪肉价格每隔三年就完成一个从大涨到大跌的周期。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石磊认为,周期很难改变,不过可以通过集约化生产以及控制疫病等提高抗风险能力,降低市场风险。

供小于求是涨价主因

早报记者在河南的持续调查中发现,猪肉涨价的确有成本上升的原因,但成本上涨似乎并非主因。

从成本上计算,饲料价格上涨20%导致每斤生猪价格上涨0.6元左右;在规模养殖企业,人工费虽然也大幅上涨,但分摊到每斤生猪上也不过涨了0.1元左右。即使算上运费、屠宰费用的上升,每公斤7至8元的缺口仍然无法为成本上涨所填补。显然,养殖户得到了最大的利益。

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全国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有所下降。而中国畜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仅2010年上半年,全国能繁母猪就减少了200万头,以每头母猪年产仔猪15头来估计,在全国每年出栏6亿头生猪的情况下,市场供应量相当于减少了5%。而2010年猪口蹄疫疫情相对严重,也加剧了母猪存栏量的缩减。

“猪肉价格上涨原因有很多,生猪减少的成分最大也最直接。”上海猪肉行业协会流通专业委员会主任严根桃说道。

周期长风险难化解

上海养猪户陆维龙说,养一头猪,最快的需要11个月上市,一般要13-14个月才能完成一个养殖周期。

2007至2008年,猪价上升,不少农户加入养殖。2010年,养殖数量太多,“猪贱伤农”。所以,江西的养猪户称自己“赚一年养三年”。

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石磊分析,个体农户做判断时都是理性的,但他们并不知道别人也加大养殖。等到跌价他们减少养殖时并不知道其他人也减少养殖,这就是经济学上的“合成谬误”陷阱。

上海市农委畜牧办主任李建颖表示,上海一直都有平台发布养殖户信息、全国猪肉价格信息等。问题是,养猪周期一年间,不可控因素很多。比如疫病,再比如饲料成本上涨。李建颖说,即使信息更新了,不管大户散户,要调整养殖为时已晚。

鼓励集约化生产

应对肉价大涨大跌,政府也做过不同尝试。比如,2008年猪价高,母猪少,政府通过“母猪寿险”或者补贴成本价鼓励农户养殖。

在石磊看来,这样的办法收效甚微。他们曾做过调查,增加保险曾出现农民骗保;补贴成本看起来保底,但谁辛苦了一年只是为了保本呢?

同样,在2010年猪价大跌时,商务部从4月到6月竞价收储储备冻肉。但与粮食收储不同,储备冻肉需要更高的仓储要求,而储备活猪则会持续消耗成本。以2009年为例,中央冻肉收储总量为12万吨,相当于150万头生猪,而全国年出栏生猪数目是6亿。150万之于6亿,杯水车薪。

石磊说,猪肉价格还是应该由市场来调节,“比如鼓励农民集约化养殖,探索农民与市场的直接对接。减少流通环节。三年周期很难改变,但规模化至少有助于抵抗风险。当集约化达到一定程度,也会反过来影响周期。政府应该大力帮助养殖户控制疫病。”石磊说道。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