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其他 » 正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7-11  浏览次数:218
一、 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
2005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增速与上年大体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增长9.6%。
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主要有以下特征:
1、全年经济运行平稳。 分季度看,四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9.9%、10.1%、9.8%和9.9%,波动幅度仅上下0.3个百分点。
2、农业生产继续趋好。 全年粮食总产量4840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1%;棉花产量570万吨,减产9.8%;油料、糖料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畜牧业克服“禽流感”的影响,继续保持增长,肉类产量增长6.3%。
3、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增幅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2%;农村增长18.0%。部分过热行业增速回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投资增长27.5%,回落0.1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长26.6%,回落15.1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增长快于东部。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4%,中部增长32.7%,西部增长30.6%。
4、国内市场销售增长加快。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实际增速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
5、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张,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 全年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进口6601亿美元,增长17.6%。进出口相抵,顺差101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98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下降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2089亿美元。
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小。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涨幅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农村上涨2.2%。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6%,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
2005年的经济运行情况表明,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有效避免了经济运行的大起大落。但是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些影响经济良性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高耗能、低效率、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转变。
二、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国内生产总值达43313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00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1615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8498亿元,增长8.7%。消费、投资、进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
1、居民消费增长有所加快。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40亿元,同比增长1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比上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10亿元,增长13.5%;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0亿元,增长11.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5551亿元,增长12.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542亿元,增长14.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是带动消费需求增长的主因。
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高。 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08亿元,同比增长27.7%,高于上年同期4.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608亿元,增长29.8%,高于上年同期4.5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300亿元,增长18.1%,高于上年同期5.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7.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2.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7.5%。分行业看,采矿业投资增长43.2%,制造业投资增长36.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29.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2.3%。一季度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42.5亿美元,同比增长6.7%,增幅回落2.8个百分点。
3、进口增速大幅提高。 一季度进出口3713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973亿美元,增长26.6%,增幅低于上年同期8.3个百分点;进口1740亿美元,增长24.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2.6个百分点。累计外贸顺差233.1亿美元,同比增长41.4%。
4、工业生产稳步增长,效益继续改善。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822亿元,同比增加16.7%,增幅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增长17.6%;轻工业增长14.7%。分产品看,发电量、原煤、钢材分别增11.1%、12.0%和21.7%。工业企业利润继续较快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363亿元,同比增长21.3%。
5、市场物价保持平稳。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1.2%,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2%,农村上涨1.1%。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9%,居住价格上涨5.0%,其它类商品价格基本维持稳定或略降。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0.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9%,涨幅回落2.7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6.5%,涨幅回落3.6个百分点。
6、货币信贷增长加快。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7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年末1.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8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年末0.9个百分点。市场现金流通量(M0)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幅高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0.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幅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均高1.7个百分点。一季度是历史上贷款增加最多的一个季度。
三、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总体上看,在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下,2006年中国经济仍将实现稳定快速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有望增长8%以上。
首先,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政策将保持经济增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宏观调控政策方面仍然会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会使居民消费继续扩大。
其次,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将给经济发展植入新的增长点,注入新的活力。国家将加大对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投入,各级政府将加大对公共设施建设和改善的投入,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创造新的消费需求。2006年中国经济处于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期,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将带动投资向产业升级、技术升级等领域集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经济持续发展能力。
再次,中国多项经济体制改革将继续推进,为经济发展增加活力。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将在2006年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利于改善金融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从国际环境看,2006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增长阶段。联合国预测,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3%,略高于2005年的3.2%。世界银行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在4%以上,略高于上年。中国出口的国际市场环境仍然较好,有望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2006年,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也不少。由于经济体制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并未解决,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强烈,部分行业和地区仍可能出现投资膨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涉及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国际石油价格及其它原材料价格持续在高位波动,将传导到国内产业,增加国内生产成本,推动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影响经济增长潜力。克服内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影响,在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同时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