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最新发布的监测信息,进入今年11月份以来,受生猪存栏数量减少、猪肉消费需求增长等综合因素影响,全省各地生猪和猪肉价格上涨较快。
11月5日,宿州市场猪后座肉和肋条肉每公斤零售价格分别为14.0元和13.0元,10日为15.0元和14元,20日则上涨到16.0元和15.0元比5日价格分别上涨14.3%和15.4%;11月5日,阜阳市场上的猪后座肉价格平均价格为14元,10日上涨到15元,20日上涨到17元,比5日价格上涨21.4%;合肥中菜市销售的猪肉后座由11月1日的12.00元上涨到6日的13元,部分经营摊点的价格为13.60元,20日又涨到14元。
据分析,生猪收购价格和猪肉零售价连连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猪贱伤农。自2005年以来,生猪价格一直走低,极大挫伤了养猪户的养殖热情。养殖户为减少损失,大量宰杀、淘汰母猪,使生猪出栏数大幅下降。
二是部分养猪户放弃养猪外出打工,影响了生猪存栏量。
三是受到疫病的影响。6月底开始黄淮河以南各省部分地区爆发了生猪高热病,造成生猪大量死亡,我省部分地区不少养殖户在生猪价格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损失惨重,造成了生猪存栏量进一步下降。
四是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我省居民历来有冬季腌制腊肉的习俗,随着天气转凉,对猪肉需求量大,导致猪肉价格上涨。
五是生猪外流增加。临近两节,南方一些货商频频来我省收购生猪使我省本来不多的生猪又外流。(本报记者戴小花孙昊)又讯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昨天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受近期国际、国内市场大豆及油脂价格持续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11月以来,我省市场大豆及食用油价格持续上涨。
据调查,宿州市场每公斤豆油零售价10月底为6.20元,11月10日为6.8元,至20日已上涨到7.00元,与10月底价格相比上涨12.9%;“金龙鱼”5升装调和油每桶由22.8元上涨到25.8元,上涨了13.2%“金龙门”牌5L一级大豆油由34.8元上涨到37.8元,上涨8.6%。
合肥市植物油价格也出现上涨,11月21日开始,该市红府超市销售的“金龙鱼”一级花生油、二代调和油价格分别由75.10元/5L、43.50元/5L上涨到79.8元/5L、46.5元/5L,涨幅分别达到6.3%、6.9%。中菜市销售的散装菜籽油价格也由5.80元/公斤上涨到6.00元/公斤,上涨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