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不仅是我县广大农民的一项传统副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自去年以来,我县生猪收购价低迷,养猪出现亏损。但今年九、十月以后,我县生猪收购价大幅回升,到目前已突破收购价每公斤10元,并且仍然呈上升趋势,张榜市场猪肉价格己涨到16元/公斤,养猪收益大幅度提高,养猪已由亏损转为盈利。为此,近期我们对我县有代表性的规模养猪户下半年的生猪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以饲养100头—1000头的中规模养猪户为主要调查对象,计算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本期调查头平生猪成本和收益与上半年及去年同期对比情况如下表:
品
名 仔猪重量
(公斤) 饲养时间
(天) 出售重量
(公斤) 生产成本(元) 收购价格(元/50公斤) 主副产品产值
(元) 利润
(元)
仔猪成本 物质与服务费用 人工成本 合计
06年本期 22.1 126 103.4 180.77 547.51 29.56 757.84 420.06 877.30 119.46
06年上半年 21.5 168 147.0 168.99 789.60 33.21 991.80 286 850.84 -140.96
05年同期 24.8 141 108.2 261.85 600.80 29.3 891.95 369.73 809.33 -82.62
从上表反映出,2006年本期生猪饲养成本、饲养时间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都有所减少,而产值和利润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都有所减少,而产值和利润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都有较大增加,特别是养猪利润分别由上半年和去年同期每头负140.96、负82.62元上升到盈利119.46元。养猪收益由亏损、持平时期走向了盈利阶段。
二、原因分析
一是生猪存栏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着资源配置作用,这就是价值规律。近几年生猪市场出现的“一年亏、二年平、三年盈”的现象,就是供求关系作用的结果。在2003年至2004年期间,猪肉价格在较高位置上,养猪效益好,刺激了人们养猪热情,规模养猪和散养生猪都得到发展,生猪存栏增加。而到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再加上猪链球菌病疫情及无名高热疫情发生,从而又导致生猪价格一路走低,养猪出现严重亏损。由于低价导致母猪淘汰较多,生猪存栏急剧下降,从而又形成了市场短缺,导致价格上扬。
二是饲养成本减少。由于今年上半年和去年同期生猪收购价偏低,养猪户期望价格回升时再出售,延长了生猪存栏时间,导致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头平生猪饲养成本增加。今年下半年生猪收购价格大幅回升,养猪户自然减少了生猪存栏时间,减少了生猪耗物质和服务费用。据调查,今年下半年我县中规模养猪平均饲养时间为126天,分别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减少42天和15天。
三是群众消费加大。疫情后,人们对猪肉消费恐惧心里渐淡化,消费需求量增大,进一步加大了市场需求,导致生猪供需严重失衡,刺激了猪价一路上扬。
三、几点建议
从当前养猪业客观形势和行情分析,生猪收购价格还将有一段时间在高价位上运行,而且在近期内可能仍呈上升态势。但正如每个行业利润大,风险也大。规模养猪利润高,它的投资也高,风险也高,要防止盲目扩大投入,一哄而上。为促进我县生猪养殖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农民养猪收益,我们建议:
1、要拓展思路,风险共担。各级政府要积极协调定点屠宰场,通过签订保护性收购合同等方式,建议产、供、销利益共存,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维护养猪户利益,保护养猪积极性。同时,要力争在县域区内引进或培育一至两家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较大型屠宰企业,努力保障养猪户生猪能够较好地销售出去,促进生猪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2、要控制疫情,搞好服务。要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行规范的程序免疫,尤其要引导大场大户在畜牧部门指导下进行防疫,严防口蹄疫、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确保生猪健康生产。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养殖新技术,经常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养殖水平,减少养殖风险和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3、要了解市场,规划发展。要帮助养殖大户要预测市场价格走势,降低市场风险。要学会逆会思考,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当生猪价格低价位时,人人关闭、停产,我生产;人人生产,我生产优质外三元猪。养殖规模由中小型养殖场向养殖小区方向转变,做到良性发展,建立健全科学的养殖模式,走出生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