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其他 » 正文

国内维生素D3市场动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3-07  浏览次数:387

乙酰螺旋霉素是一种工艺较成熟的原料药,目前市场价格竞争非常激烈,利润越来越低。杭州容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的科研人员在总结乙酰螺旋霉素原料药合成工艺中影响效价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新的酰化反应条件,即调整乙酰化时加入催化剂4-二甲胺基吡啶(DMAP)的时间及用量。近期获得的结果表明,新工艺条件使反应时间缩短,副反应减少,而成品的效价收率提高了7.9%,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能力。研究人员设计了的工艺:螺旋霉素、乙酸酐及部分DMAP在70℃反应4小时后再次加剩余的DMAP,继续反应7小时结束反应。催化剂分两次加,第一次加总量的3/4,第二次为1/4,在第二次加催化剂时可根据已检测的中间体单、双比例适当增减催化剂的用量,以控制最终成品的单、双比例;两次所用DMAP之和略少于改变工艺前的用量。在新工艺中采用两次加入催化剂的目的也是为了在实际大生产中当对有些因素(如原料厂家、批号改变或催化剂批号改变等)采用HPLC实时跟踪时,便于及时调节催化剂的用量,以达到较理想的酰化程度,增加生产工艺的耐用性。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反应的pH值在4.5~5.0之间,但是物料在酸性环境中反应时间过长会受到明显的破坏。而新的酰化工艺使反应时间约缩短了9小时,从而使副反应减少,生产成本提高。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