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全国信息联播 » 正文

湖北省潜江市:构建我市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30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浏览次数:786
核心提示:核心提示:在第四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招商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上,世界500强企业正大集团与我市后湖管理区签订了年产18万吨饲料项目投资协议,开启了我市畜牧产业与国际化企业合作发展的道路。正大集团年产18万吨饲料项目,征地90亩,总投资1.2亿元。这一企业顺利落户潜江,是我市近年来紧紧围绕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定位,坚持高效、在第四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招商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上,“世界500强”企业正大集团与我市后湖管理区签订了年产18万吨饲料项目投资协议,开启了我市畜牧产业与国际化企业合作发展的道

核心提示:在第四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招商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上,世界500强企业正大集团与我市后湖管理区签订了年产18万吨饲料项目投资协议,开启了我市畜牧产业与国际化企业合作发展的道路。正大集团年产18万吨饲料项目,征地90亩,总投资1.2亿元。这一企业顺利落户潜江,是我市近年来紧紧围绕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定位,坚持高效、

在第四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招商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上,“世界500强”企业正大集团与我市后湖管理区签订了年产18万吨饲料项目投资协议,开启了我市畜牧产业与国际化企业合作发展的道路。

正大集团年产18万吨饲料项目,征地90亩,总投资1.2亿元。这一企业顺利落户潜江,是我市近年来紧紧围绕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定位,坚持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发展方向,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

我市素有生猪养殖的优良传统,是全国首批生猪调出大市,全国重要的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2015年全市出栏生猪106.4万头,出笼家禽1676万只,畜牧业产值过40亿元,被评为全省畜牧强县(市)。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扭住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主线不放松,夯实畜牧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基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努力实现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促发展的工作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按科学规划、绿色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形成“一区、两带、三块”的布局结构。即以后湖管理区、总口管理区、老新镇、张金镇等11个区镇处为重点的现代生猪养殖示范区,示范区生猪出栏105万头。示范区内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实行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以及粪污无害化。以沿汉江干堤和东荆大堤沿线区镇处为重点的草食畜禽养殖带,养殖带牛羊出栏10万头(只)。以园林办事处工农村为带动的肉鸡板块、以老新镇为主的蛋鸡板块、以周矶办事处为核心的蛋鸭板块等三大家禽养殖板块,三大家禽养殖板块养殖量达到1000万只。

针对不同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制订养殖污染治理方案,实施“一场一策”,推广种养结合、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等治污模式。近几年,市畜牧兽医局投资2000多万元,对32个大型规模养殖场开展污水深度处理或沼液还田。此外,在生猪养殖大镇老新镇投资200万元建设水肥一体化集中处理设施,推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沼液还田的“ppp模式”,年处理沼液可达5000吨。

以标准化示范创建为契机,利用项目资金拉动民间投资对规模养殖场进行了升级改造,使全市万头猪场增加到18个。目前,我市共有各类规模化养殖场1032个,标准化养殖场58个,其中部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省级15个、市级37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5%,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80%,养殖规模和建设标准都有了很大突破。正大“111”工程(建设100万头猪源基地、10万吨熟食加工、产值100亿元)中18万吨饲料厂已开工建设,其中两个5000头种猪场已完成选址,将有效填补我市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空白,拉长我市生猪产业链条,促进我市由“生猪调出大县(市)”向“生猪生产强县(市)”转型。

实施为适应畜产品结构性短缺和阶段性有余的新常态,我市畜牧业加快了从以生猪为主的耗粮型向以牛羊为主的节粮型转变步伐。市畜牧兽医局围绕草食畜牧业开展多项创新试验,配合傅廷栋院士团队在捷龙家庭农场开展了饲料油菜的种植、收割、青贮以及肉牛试喂对比试验;与省畜牧兽医局开展的“肉牛—青贮作物”模式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潜江“麦-玉-玉”+肉牛生态种养模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比传统种植模式每亩增加纯收入5984元,经济效益显著。将有效解决粪污处理和牧草资源先天性缺乏这两大制约我市草食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为我市草食家畜的发展攒足了后劲。

疫病综合防控能力明显提升

我市通过切实加强对防疫物资合理有效管控,规范制度流程,所有防疫物资由疫控中心统一配送,确保疫苗领用冷链到底,基层防疫物品流转严格做到现金式管理,显著提升防疫物资管理水平,使全市动物疫病防控得到了有力保证,6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常年100%,免疫效果全面达标,连续数年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被评为全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全省防疫物资管理工作会设在我市召开,由我市独创的防疫物资管理模式在会上向全省推广。

加大投资力度,将县级兽医实验室的升级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疫病诊断能力,除常规的血清学检测和细菌性检测外,增加了pcr检测技术。通过完善疫病监测制度及网络,建立统一、规范的监测档案,使疫情动态得到牢牢把握,预警能力大大增强。

严守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三道关口,全面落实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全市各乡镇均实现了动物检疫机打出证,检疫数据全部联网,由官方兽医到养殖场或指定申报点现场检疫,有力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查处一批逃避检疫、不依法建立养殖档案、私屠滥宰、销售假劣兽药饲料、非法添加违禁药品等典型案件。集中开展了“瘦肉精”专项整治、鸡蛋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涉及小龙虾养殖投入品专项整治、生猪屠宰专项整治等工作,半年共下达整改通知书65份,立案48起,目前已全部结案。

对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厂(点)进行区域规划,在符合条件的乡镇设立小型屠宰点,依法取缔不达标屠宰点。依法履行监督责任,监督屠宰企业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推广“集中屠宰、分销配送”运营模式,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非法添加违禁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对私屠滥宰始终保持着高压态势,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犯罪行为,保障肉品质量安全。

严格执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采用ppp模式在熊口镇郭湾村建成日处理能力10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一座,全市生猪规模场配套建设临时贮藏冷库66个,落实收集人员8名,配套收集车辆11台,形成了全市病死动物收集网络,目前已开始正常运行,有效避免了病死畜禽污染水体或流向餐桌。

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市畜牧局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要求,落实“两个责任”,着力抓好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主体责任,局长陶小华对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亲自动员,亲自安排部署,局班子全体成员各负其责。实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责任分解。切实加强廉政教育,实行不定期巡查。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局党委在全局系统党员中认真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制订并印发了《全局系统党员“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积极引导全系统党员参与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来,把“支部主题党日”作为推进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本载体,将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贯穿始终,开展专题学习讨论,组织党员集中缴纳党费,开展“学党章、学讲话、学准则、学条例”学习竞赛活动。

市畜牧兽医局职能简介

市畜牧兽医局(挂“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和“市饲料工作办公室”牌子),为正科(局)级事业单位。2010年改革后为市农业局管理,承担全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职能。局机关内设6个职能科室,即:办公室、政工科、计划财务审计科、畜牧特产科、兽医政药政科、畜产品安全监督科。

局属6个事业单位和1个企业,分别为:承担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的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挂“市动物检疫站”和“市饲料监督管理所”牌子);负责动物疫病预防、监测、控制和动物产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畜禽良种繁育推广、畜牧兽医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和农民技术培训的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承担生猪屠宰管理职能的市屠管办以及市特产蜂业管理站、市畜牧服务公司和潜江市种畜场。

拥有完善的畜牧兽医系统服务体系,市乡两级畜牧兽医体系完整。在6个管理区(农场)设有畜牧兽医站,全市各镇处有由原畜牧兽医站整体转制成的民办非企业公益性服务组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14个。通过近几年对未达标的老旧基层站所进行规划和改造,添置了相应的办公设施,达标基层站所达到17个,大大提高了基层畜牧兽医服务能力。

全市共有正高职高级兽医师1人,高级畜牧(兽医)师6人,畜牧(兽医)师95人,派驻镇(街道)畜牧兽医防检人员32人,村级动物防疫员131人,形成了人员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的畜牧兽医技术体人才体系,为我市畜牧兽医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