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0日,全市畜牧生产现场会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疫病防控两大体系编制核定方案会议在三台县梓州国际酒店召开。市畜牧兽医局局长蒋开恩,副局长谢东、乔成林、刘义贵,纪检组长王均沛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各县(市、区)畜牧兽医局局长、副局长、主管股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县委常委冯中兵、副县长李洪波介绍了三台县畜牧产业发展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
会议组织参观了三台县八洞镇创美养殖有限公司和潼川镇海稂养殖有限公司两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及潼川镇百花村养殖小区,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两大体系以及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
会上,市畜牧兽医局局长蒋开恩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蒋开恩指出,畜牧业是我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07年,全市出栏生猪637.1万头,比上年增长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三台县2007年出栏生猪197.5万头,实现畜牧产值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89%。三台县委、县政府对畜牧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始终把畜牧产业发展摆在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对畜牧产业发展的投入,加强了对畜牧发展工作的领导,把畜牧发展工作列入了考核目标,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成立了以崔斌县长任组长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保证了三台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2008年,市财政将投入3500万元资金,用于畜牧生产发展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争全市出栏生猪700万头,实现畜牧业新的飞越。为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在发展目标上,要按照省九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将畜牧业的跨跃式发展作为突破口,认真落实畜牧惠民政策,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的转变步伐。坚持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倡导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同时,要加大品种改良力度,不断提高生猪良种覆盖面。养殖业有一定的污染,尤其是规模养殖场,因此,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健康养殖和科学养殖,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在调节方式上,要重视市场调控和政府调节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优势和政府的引导作用,组织协会、建立合作社、壮大龙头企业,不断创新“龙头企业+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我市现代畜牧业取得新的进展。畜牧业周期长、风险大、比较效益低,需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利用市场导向,合理分配资源,规避市场风险;三是在发展途径上,要坚持规模养殖和分散养殖并重,现代畜牧业的特点是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现代养殖业,首先必须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其次是大力规范农户分散养殖,推行人畜分离、科学饲养、疫病防控和投入品控制,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确保畜产品安全。
对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蒋开恩强调,动物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养殖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家相继出台了《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各县、市、区根据省、市安排,已完成了镇乡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个别进展较慢的县,也将在今年六月底以前完成。为推进县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畜牧产业发展,省委、省政府又对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做出了安排。各地要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着眼于队伍的长远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实现人员身份转变、作风转变、素质提高,不断提高动物卫生执法监督水平和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为全市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