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梳理2007年中国养猪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2-21  作者:蓝天  浏览次数:263
     2007年以来,生猪价格总的形势是:“金猪”年猪“金价”,生猪价格不断增长,价格涨幅持续攀升,猪肉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屡次创新记录,呈现“牛市”,并且出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反常现象。
  2007年生猪价格形势分析
  综合分析2007年的养猪形势,可用“一涨再涨、淡季不淡、旺季不旺”来概括。
  生猪、猪肉价格的“一涨再涨”,主要原因是生猪存栏量减少,导致生猪市场供应不足。究其根源是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谷,养猪业全面亏损,养殖户大幅度淘汰母猪、抛售生猪造成的。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生,导致全国生猪存栏量迅速下降,生猪供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饲料原料价格上涨造成饲养成本增加。玉米作为猪饲料的主要原料,占饲料总量的55%以上。自2007年1月以来,玉米价格强势上涨;豆粕价格在年内上涨了1700元/吨,豆粕在生猪饲料中占10%~15%。据测算,每吨育肥猪饲料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300元/吨左右,去年出栏一头育肥猪仅饲料一项就增加成本100元以上,每千克猪肉成本上升约1元。物价上涨,猪价也“水涨船高”;物价上涨拉动了生猪价格增长,据统计2007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通胀平均在6.0%~6.5%之间,12月份在5.0%~5.5%之间,多数农产品价格上涨,进入冬季后,受消费习惯的影响,猪肉消费进入旺季,消费需求大量增加,猪肉产品价格“一涨再涨”也在情理之中。
  在通常年份,春节前和中秋、国庆期间生猪和猪肉价格都会比平时有不同程度的上扬,而2007年则不同,不升反而有所回落,呈现“旺季不旺”。一方面大多数养殖业主根据以前的养殖经验都习惯把生猪出栏安排在春节前和“双节”期间,另一方面由于在春节前生猪价格在9.5元/千克,出栏75千克左右的育肥猪利润在350元以上,已属于高回报,大部分养猪户就提前抛售形成集中出栏,造成短时期内猪价下降;恰恰相反的是每年的初夏是猪肉消费、生猪生产的淡季,猪肉、生猪价格会出现低迷,而2007年则呈现“淡季不淡”的形势。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是生猪存栏减少,春节前生猪集中出栏、抛售,补栏没能赶上,同时由于鸡蛋、鸡肉等食品价格居高不下,居民转向肉类消费,从而造成猪肉价格的上涨。
  生猪市场后市预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猪作为一种商品,必然受价格机制的制约,使生猪市场产生一定的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笔者认为2008年春节前后生猪及猪肉价格将有弱势下跌,这种弱势下跌会持续半年,2008年下半年会有强势回落。笔者从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变化,对河北省2008年的生猪养殖形势进行预测,仅供生产者参考。
  从生猪养殖周期性变化规律分析
  纵观自1993年以来十多年的生猪市场变化规律,河北省生猪市场经历了5次大的周期性波动。1994年、1997年、2001年、2004年和2007年度是养猪业最好的年份,尤其是2007年度的高峰期,范围之广、价格之高、利润之大都创造了我国养猪历史之最;而1996年、1998年、2002年和2006年度养猪的效益跌至低谷,特别是2006年度,育肥猪价格只有5元/千克。虽然比1998年的育肥猪价格高出1元/千克左右,但现在的饲料价格要比1998年高一倍,养殖效益当属2006年最低。生猪生产按照“低谷-高峰-低谷-高峰”的周期性规律波动,从过去周期变化时间间隔看,低谷(或高峰)周期在500天左右,每个生产周期的长短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没有明显的时间界限。目前猪价已维持了15个月的高峰。猪价升降变化及变化幅度受生猪存栏、饲料价格、猪肉供应量和消费需求等诸多客观因素所左右。笔者认为,生猪及猪肉价格很可能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将保持低价位运行。

从生猪和猪肉价格升降变化分析
  生猪价格的升降是呈周期性变化的。笔者综合了从1993年以来,全国生猪和猪肉销售价格的变化特点,从中不难发现,2008年生猪市场将会处在低谷期,而且还可以看出,这种周期性变化的时间在1年以上,价格变化幅度有增大的迹象。1995年的低谷期在13个月左右,1998年的低谷期在15个月左右,2002年的低谷期在17个月以上,2006年度低谷期在14个月;从2006年9月份猪价开始回升一直到现在,经过15个月的高价位运行,使生猪存栏得到充分扩大,估计2008年价格将会出现回落。
  从养猪效益情况分析
  养猪效益的好坏,是受生猪销售价格、子猪价格、饲料价格、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制约的。衡量各个时期养猪效益的最好标准是看当时的猪料比、猪粮比,而决定猪料价格的主要因素是玉米价格,根据中国畜牧兽医网提供的数据,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到现在,河北省的猪粮比为6.3~9.11∶1超过盈亏平衡点,创历史最高,是盈利最大的阶段。由于这次高峰期的高效益,会使能繁母猪的存栏比例超出正常范围,从而导致子猪、生猪存栏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过剩,会给以后生猪市场造成长时间的压力,这种压力促使生猪市场保持低价位运行。
  从人们养殖积极性分析
  由于生猪价格的暴涨,养殖利润空间巨大,大部分养猪户养猪效益可观,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养猪业。在生猪高价位运行期间,养猪户补栏积极性高涨。据测算,在2007年度,出栏一头育肥猪利润在350元以上,而饲养一头能繁母猪年可生产20头左右的子猪,年可获利5000元以上,高额的利润会极大地促使人们补栏,能繁母猪存栏一旦超出合理的比例,就会使子猪、育肥猪存栏过剩,高存栏、高出栏将促使猪价回落。这种影响会持续到现有存栏的能繁母猪淘汰到合理的比例甚至低于合理的比例为止。这个淘汰过程将会持续在2008年一年内以上。所以笔者认为,养猪高峰期将持续至2008年前半年,之后,养猪效益会逐步走低,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
  从饲料成本分析
  饲料成本在整个饲养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在猪饲料中玉米、豆粕、赖氨酸价格的起伏对猪饲料价格影响最大。玉米价格在今年保持持续上扬,从年初的1.43上涨到年底的1.78元/千克,上涨24.4%,并且据业内人士分析玉米价格没有下降的空间;豆粕价格从年初2300元/吨激增到年底的4000元/吨,上涨幅度74%,猪配合饲料价格年内每吨上涨440元,上涨26%,养猪饲料成本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养猪业的发展。
  从消费需求分析
  猪肉是我国居民首选的肉类食品,据统计,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90%以上,而冬春季节的猪肉消费是全年猪肉消费的旺盛期。消费对猪肉、生猪市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消费增长会增加猪肉的消费量,促进生猪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当猪肉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超过人们地承受能力时,消费者就会理性地选择其他肉类消费,进而抑制生猪价格的进一步上涨。目前,猪肉平均零售价超过29元/千克,而鸡肉价格在20元/千克以内,牛羊肉也在30元/千克左右,而鸡蛋价格已回落到5.6元/千克。猪肉价格的攀升,受生活水平的限制、消费习惯的影响以及除猪肉外各种肉制品变化都会出现猪肉的替代消费,另外春季,人们对猪肉消费进入淡季,这都会影响到猪肉消费量,进而抑制生猪价格的进一步上扬。
  从国家有关发展生猪政策分析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对能繁母猪建立补贴制度和开展保险工作,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对规模化猪场的扶持;同时建立和完善生猪公共防疫服务体系,强化生猪防疫和疫苗生产供应,坚强疫情监测和建立生猪生产预警监测体系,控制饲料价格上涨,解决生猪生产贷款难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从根本上稳定了生猪生产,会极大地调动人们养猪的积极性,为生猪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从生猪生物学特点分析
  每出栏一头猪需5个月左右,目前的高价位刺激了养殖户的积极性,能繁母猪存栏量不断增加,子猪供应逐步回升,子猪市场投放量逐渐增加,生猪生产规模逐步扩大,预计在2008年春节过后会形成出栏高峰期,生猪、猪肉价格会有一定回落,养猪效益将会出现下降。
  从生猪的价格与价值规律分析
  目前育肥猪的价格已超过17元/千克,一头100千克育肥猪达到1700元,尤其是10千克左右的子猪趸价在400元/头以上,其价格远远超过了其价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价格会实现理性回归的,犹如2006年上半年的生猪市场,一头怀孕母猪只售200多元,100千克育肥猪售价500元,子猪售价100元左右,养殖户叫苦不迭。(作者:河北省行唐县畜牧局 乔兴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