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关查改建”综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30  来源:三门县畜牧兽医局  作者:三门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167
核心提示:去年以来,县畜牧兽医局关查并举、改建结合,通过源头查封、改旧控新、设施增容推进全县畜禽养殖污染物综合治理,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全县3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场)干湿分离完成率、干粪堆积池、沼液储存池完成率均达10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累计推广使用畜禽粪肥2.79万吨。一是源头查封。对全县禁养区内和主要河道两岸200米以内的213家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全面调查,对划入禁养区、达不到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标准、不能做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养殖场(户)一律由政府关停

去年以来,县畜牧兽医局关查并举、改建结合,通过源头查封、改旧控新、设施增容推进全县畜禽养殖污染物综合治理,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全县3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场)干湿分离完成率、干粪堆积池、沼液储存池完成率均达10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累计推广使用畜禽粪肥2.79万吨。

一是源头查封。对全县禁养区内和主要河道两岸200米以内的213家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全面调查,对划入禁养区、达不到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标准、不能做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养殖场(户)一律由政府关停。去年以来,共协助关停、搬迁畜禽养殖场102家。

二是改旧控新。对全县218家存栏50头以上的养猪场进行分类治理、改造。对污染严重的养猪场鼓励转型发展其他副业;对可就地消纳排泄物的养猪场进行“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改造。去年以来,共治理小规模畜禽养殖场79家,改造提升规模畜禽场103家;共建造氧化池4337立方米,雨污分离设施4.26万米,堆积池3610平方米,配套农田、果园5635亩。同时,对新建畜牧项目主体严格按照规模化、生态化、设施化要求审批。全县新增标准化生猪养殖场5家,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蛋鸭养殖基地一个。

三是设施增容。建立4个区域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窖共700立方米,对区域范围的违法遗弃病死猪进行统一集中收集和处理。全县52家生猪存栏1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已建成无害化处理窖,处理能力2000立方左右。截至目前,共收集、处理病死猪2.3万头。在规模养殖场推广应用定位栏、自动喂料系统、湿帘等养殖设备,累计推广应用各类养殖设施1000多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