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六大举措解决制约河北生猪生产的三大突出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1-03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64
由于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且生猪市场价格持续高企,河北省生猪生产快速回升、养殖效益明显提高。但记者调研发现,养殖成本加大、风险增加以及养殖资金短缺这三大突出问题制约着这个省生猪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采取六大相应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河北省生猪生产快速回升、养殖效益明显提高

  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最重要的肉类食品。2006年,我国人均猪肉占有量达到39.6公斤,比2005年增加1.3公斤,在包括羊肉、牛肉、禽肉等在内的所有肉类占有量中比重超过60%。城镇居民每人每月平均消费猪肉3.3斤。今年以来,猪肉价格大幅上升。商务部的市场监测显示,今年12月17日至23日一周,全国鲜猪肉批发价格较前一周上涨1.4%。

  为解决今年5月份以来猪肉生产供应偏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如今年7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实施能繁母猪补贴,启动母猪政策性保险,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给予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建立健全生猪疫病防控体系等。

  记者了解到,今年下半年以来,河北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多项政策。全省共计获得母猪补贴、母猪保险、良种补贴、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疫苗补贴、生猪调出大县补贴、低保人群、困难大学生补助等国家扶持资金6.25亿元,目前已全部落实到场、到户、到人。下半年以来,河北省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新建和扩建规模养猪场达36家。按照目前市场价格推算,每出栏一头商品猪盈利280元左右。

  12月份河北省畜牧部门对河北正定、井陉等10个县(市、区)100个村的1000个生猪养殖户调查显示:支持母猪养殖的补贴和保险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了母猪存栏的增长。

  母猪养殖补贴已发放到位。按河北省政府《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落实了对能繁母猪饲养户的补贴工作。8月底前统计在册的5994头能繁母猪中,已有98.9%得到补贴,剩余的63头母猪补贴也将在年底前发放到户。

  母猪保险制度已得到较好落实。各地以能繁母猪保险为突破口,按照保费由政府负担80%,养殖户(场)负担20%的原则,协调建立生猪保险机制。目前,调查户中已有5236头母猪入保,占能繁母猪总数的78.9%。

  随着各项扶持政策的到位,河北省农民养殖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养猪生产迅速回升。截至11月底,全省生猪存栏2931.09万头、能繁母猪存栏335.52万头,分别比6月底增长18.79%和17.08%,遏制了生猪生产下滑的局面。

  在扶持政策的落实到位的基础上,生猪生产价格的高企,促使河北省生猪养殖效益明显提高。

  据专家介绍,影响生猪效益的因素有三个,即生产价格、出栏生猪重量和中间消耗。从生产价格来看,2004年-2007年上半年的增减变化幅度比较大,最大值(10.07)比最小值(7.54)高出33.6%;从出栏生猪重量看,平均出栏毛重在88-96公斤范围内波动,最大值(95.87)比最小值(88.09)高出8.8%,波动幅度较小;中间消耗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最大值(563.02)比最小值(496.43)高出13.4%,波动幅度居二者之间。可见,生产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对生猪养殖效益的影响程度也比较大,而出栏毛重和中间消耗的波动幅度较小,其影响程度也比较小。

  受生猪生产价格持续走高的拉动,今年以来河北生猪效益明显提高。据河北省有关农业部们测算,今年上半年,该省每头出栏生猪的纯收益为324.05元,同比增加146.63元,也明显高于2004年的277.90元。

  三大突出问题制约河北生猪生产

  虽然在扶持政策较好落实、生猪价格高企的推动下,河北省生猪生产快速回升、养殖效益明显提高,但记者调研发现,这个省生猪生产还面临三大突出问题制约:

  首先,养殖生猪成本加大。

  随着仔猪价格的上涨和饲料价格的不断提高,养殖生猪成本不断加大,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养猪补栏信心,农民对补栏持观望态度。

  据沽源县调查,现在一头仔猪价格在200元到300元左右,好的仔猪价格能达到350元,同比增长近3倍。邯郸县国富种猪繁育基地李清雷介绍说,豆粕饲料价格已由两个月前的1.17元/斤上涨到2.04元/斤以上,涨幅高达74%;麸皮价格今年春季为0.42元/斤,目前已超过0.65元/斤,上涨幅度在55%以上;玉米价格两个月前为0.75元/斤,目前已超过0.82元/斤,上涨幅度逾10%。

  美国农业部(USDA)12月份预计,2007/08年度,中国大豆、玉米、大米等饲料原料供应将进一步趋紧;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2月份的报告也显示,该年度我国蛋白粕供应也将趋紧。原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饲料供应量的进一步紧张,将使我国饲料价格后市依旧保持强势。这可能导致养猪农民从涨价中所获得的好处,有相当的部分被饲料涨价所抵消,养猪农民的净收益增加的幅度,远低于生猪价格的增加幅度。

  其次,养猪风险较大。

  这些年生猪市场经营秩序混乱,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导致产业各方面临的风险明显加大。进入冬季,猪肉需求预计继续增加,猪价仍有上涨空间。而由于今年5月份以来,国内生猪市场价格高企,很多地区农民都加大了生猪存栏力度,这可能导致未来某个时期生猪供应量大增,进而导致生猪价格下跌。生猪价格缺乏稳定性,将导致生猪产业链各环节面临的风险均增大。

  此外,生猪养殖户还要面临仔猪死亡率较高、疫病较多等风险。

  第三,养殖资金短缺。

  记者在沽源县、邯郸县调研发现,养殖资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生猪养殖规模。

  采取六大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促进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减少市场波动,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以下六个方面措施:

  第一,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推广优良品种。加快生猪生产企业化建设。一是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发展规模养殖,并给予规模户适当的经济补贴,大力推广优良杂交品种,优惠供应规模户种猪、种苗,从根本上改善猪肉品质,提升科技含量;二是对养殖规模偏小的农户根据区域性规划实行扶持性兼并,使其健康发展;三是在规模户的基础上,向企业化、品牌化发展,实行生产、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从根本上改善河北省生猪生产的落后状况。

  第二,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确保安全生产。针对当前国内外较为严峻的疫情形势,各部门以及养殖户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大检查力度,实施定期防疫。提高疫情预测、预警水平,完善动物疫情报告制度,一经发现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此外,还应加大对疫苗的研制。据养殖户介绍,目前养殖户均使用进口疫苗,加快国产疫苗的研制开发利用迫在眉睫。逐步扩大免费疫苗种类和范围,进一步降低防疫成本。

  第三,加强市场行情监测预报,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多方搜集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信息,及时发现市场变化的内在规律,并依据产品生产的周期性,加强市场行情监测预报,及时为生产者提供信息,以市场为导向指导生产。

  第四,加大对饲料价格的控制,稳定饲料价格,保护养殖户利益。加强饲料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假货,保证饲料质量。

  第五,出台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的优惠政策,规范政策落实,增加政策落实透明度,使养殖户切实得到实惠,增加养殖户的养殖信心。

  第六,尽快推动生猪期货的上市。近年来国内生猪养殖风险越来越大,因此,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推动生猪期货的上市,发挥其“稳定器”和“望远镜”的功能,解决生猪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完善生猪市场体系建设,稳定城乡肉食品供应,推动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了期货市场,政府可以根据期货市场的情况,及时发现现货市场未来供求关系变化趋势,从而采取事前调控和微调,使市场调控更为有效。同时,政府还可以利用期货市场的信息传导优势,引导现货市场有序发展。上市生猪期货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生猪产业化程度。生猪期货推出后,还可以通过推行“公司+养殖户”“期货+订单”的新模式,提高生猪产业化程度,促使我国由生猪大国向生猪强国转变。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