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禽流感 疫病防控
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全面实施
去年,全国共使用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137亿羽份,免疫密度保持在90%左右,抗体合格率超过80%,有效防止了疫情发生,疫情继续保持下降态势。禽流感防控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为进一步提高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从去年起,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坚持预防为主,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健全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风险防范、应急处置和控制消灭能力,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长效防控机制,采取综合措施,切实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到“十一五”期末将建立起机构健全、职责清晰、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兽医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追溯体系,逐步实现对动物饲养、生产、屠宰、流通等环节的全程监管,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动物疫情溯源和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充分发挥兽医工作对畜牧业生产的保障作用和对公共卫生体系的支持作用。力争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每年下降10%左右,确保疫情不发生大反复;“十一五”期末,兽药产品合格率上升5个百分点以上,兽药残留总超标率控制在1%以内,违禁兽药和化合物使用得到有效遏制。
【关键词】动物防疫法
动物疫病防控进一步向规范化、法制化转变
去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在认真总结近年来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实践经验基础上,针对动物防疫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以及兽医国际合作中提出的一些新要求,从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疫情处理、检疫、动物诊疗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现行《动物防疫法》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动物防疫法》解决了当前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符合当前防控工作的需要,又吸收和借鉴了国外的有益经验,构建了一套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规范,增强了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做好当前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关键词】兽医体制改革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去年,农业部和各级兽医部门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各级兽医工作机构改革,强化兽医队伍建设。
截至目前,辽宁省已完成省、市、县、乡四级兽医机构改革;广西、上海、浙江、宁夏等4省市已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兽医机构改革;福建、吉林等29个省份完成省级兽医机构改革。全国67%的地市和45%的县级机构改革也已完成;15个省份乡镇站改革基本完成。
【关键词】标识 追溯体系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建设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是推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由传统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健康养殖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目前,前期基础性工作基本完成。
中央级和省级畜禽标识信息数据库基本建立,牲畜二维码耳标管理软件已开发完成,服务器等硬件设备配备到位,能够保证信息数据顺利传输。牲畜二维码耳标佩戴工作和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工作快速推进。
26个省份基本实现全程监管“有据可查”,从源头上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北京、上海、四川、重庆4省市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机打检疫证明试点工作稳步开展,追溯体系上传信息已覆盖防疫、检疫、监督各环节。
农业部进一步加大耳标质量监管工作力度,推进规模养猪场生产防疫信息报送工作,在全国建立生产与防疫动态监测点1万个,共有28个省的6248个10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报送了有关信息。
【关键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
去年,针对南方部分地区发生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农业部及时组织调拨猪蓝耳病疫苗10.3亿毫升,免疫生猪5亿多头,为及时控制疫情提供了有力保障。
去年6月份,全国疫情达到高峰,此后疫情逐月下降。去年12月以来,全国仅发生3起疫情,发病猪801头、死亡630头、扑杀442头。
通过采取免疫、监测、扑杀、检疫监管等各项综合防控措施,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去年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前年下降90%以上。所有疫情均被有效控制在疫点上,没有扩散蔓延。目前全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出负责任的郑重的政治承诺,采取了切实有效的行动。
【关键词】新型疫苗
新型疫苗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供物质保障
针对我国面临的禽流感变异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及小反刍兽疫等严峻疫情形势,农业部加大联合科技攻关力度,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先后研制开发出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和小反刍兽疫活疫苗等新型疫苗和重大动物疫病诊断试剂,为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提供了技术和物质保障。
据统计,去年全国8家禽流感疫苗生产企业共生产6种禽流感疫苗145亿羽份,销售132.9亿羽份;与前年相比,疫苗总产量增加近50亿羽份,销售量增加40多亿羽份。5家口蹄疫疫苗生产企业共生产3种疫苗30.1亿毫升,销售27.2亿毫升。17家猪瘟疫苗生产企业共生产3种疫苗22.5亿头份。19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生产企业共生产疫苗13.7亿毫升,已统一调拨10.3亿毫升。2家小反刍兽疫疫苗生产企业共生产疫苗5680万头份,已统一调拨4136万头份。
同时强化疫苗质量监督抽检,保证疫苗质量。据统计,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质量抽检总合格率在95%以上,绝大部分疫苗品种合格率为100%。
【关键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恢复中国合法权利
去年5月25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第75届国际大会通过决议,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OIE的合法权利,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主权国家成员加入OIE,中国台北作为非主权地区成员参加OIE活动。
加入OIE,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兽医工作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全面有效参与全球动物疫病防控、兽医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是政府间动物卫生技术组织,其主要职能是通报各成员动物疫情,协调各成员动物疫病防控活动,制定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动物卫生标准和规则,其标准和规则被世界贸易组织所采用。
【关键词】兽药管理
兽药质量抽检合格率稳步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兽药行业素质,规范兽药生产经营秩序,整顿和净化兽药市场,保障畜牧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去年7月26日,农业部出台加强兽药行业管理工作意见。
意见要求,加强兽药行业管理,要立足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保证动物产品有效供给;要强化兽药残留危害控制,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要加强对兽药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坚决淘汰违规企业和非法产品;要促进兽药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推动兽药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农业部及各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以贯彻实施《兽药管理条例》为契机,高度重视兽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非法制售重大疫病疫苗查处力度,兽药市场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加大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工作力度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兽药质量跟踪检测制度和申诉核查制度,严肃查处违规企业和不合格产品,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假劣兽药行为,有效遏制了非法制售假劣兽药违法活动,兽药产品质量合格率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