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河南在郑州启动了首个“人道屠宰计划”,内容包括制定人道屠宰相关技术标准,培训合格人道屠宰技术人员等。今后,将从试点省份河南开始,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意味着猪等家畜们也将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人道”权利。专家指出,试验表明,动物和人一样,对死亡有着极度的恐惧。不正当的屠宰方式,不但会使动物受到惊吓,还会出现肉品淤血、表皮有斑点等现象,从而降低肉品品质。(《大河报》12月17日)
人道屠宰技术标准关于猪怎么被杀死的规定特别细致,让人感动。主要包括有:卸猪台坡度要不能大于20度,让猪缓慢从车上走下,避免摔伤,不得将猪四肢捆绑倒挂;赶猪要用塑料拍轻拍,温柔地“哄着”它们走;在上“断头台”的途中,还要看到自己的伙伴,让待宰的猪没有恐惧感;电击昏猪后,要在15秒内刺杀,避免动物恢复知觉而造成痛苦;猪被宰杀时必须隔离,不得让其他同类看到等。
古人说“千古艰难惟一死”,可是死便死矣,还往往受尽羞辱,封建社会那些五花八门的杀人方法,就是为了羞辱死者,既惨无人道,又野蛮落后。如今,社会进步了,不仅判处死刑的人“可杀而不可辱”,而且惠及动物,它们也是“可杀而不可辱”。大家都要死得有尊严,死得体面。真为猪们高兴,河南的猪们有福了,全国的猪也在翘首以待,它们将来也可以像大多数同类那样,生得愉快,死得安乐。
或曰,这个条例过于“超前”,有点“理想主义”?其实,这并不算超前,许多国家都早有类似条例,譬如欧盟一些发达国家就有明文规定,小猪从出生开始至少有吃13天母乳的权利,拥有铺有稻草的猪窝的权利,拥有供其拱食的泥土的权利,拥有玩健康玩具的权利。另外,猪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保持运输车的清洁,要按时喂食物和喂水,运输时间超过8小时就要休息24小时。甚至在猪被宰杀之前,还规定了必须对其进行全面清洗,必须隔离屠宰,不让其它猪看到,杀猪要快,必须用电击法,等猪完全昏迷后才能放血和解剖。所以,这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
2006年,中国肉类总产量达8051万吨,其中猪肉5197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2%,连续16年稳居世界第一,比第二至第十名的总和还要多。然而,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猪肉仅为27万吨和8.3万吨。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欧盟等国家通过的人道屠宰法案已经成为限制中国肉类产品出国的壁垒。
另外,从儒家文化传统来看,圣人们虽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却要求“君子远庖厨”,也就是不看不闻动物被宰杀烹调的情景,其实也是关心动物福利表现之一。这似乎有些“虚伪”做作,但总比一边听着动物惨叫,一边吃得津津有味的老饕们,要文明人道得多。
河南是养猪大省,率先启动“人道屠宰计划”,是进步与文明的表现,值得肯定和推广。然而,在关心动物福利的同时,也千万别忘了更重要的还是以人为本,关心人的福利,别忘了孔子还有一个经典故事:家中马厩失火,他从朝廷回来,问:“伤人乎?不问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