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莫让谣言成畜牧业发展的“绊脚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25  来源:山东畜牧业博览会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386
核心提示:近日,网络微信圈疯传“六翅鸡”、“猪肉有虫”等事件,令诸多消费者深信不疑,并主动参与传播,给畜禽养殖业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面对该类信息,我们第一时间要做的并不是迫不及待地上传到朋友圈以博取关注度,而是要先冷静下来,然后再客观地翻阅相关资料或报道,也许此时大伙会发现,其实这些信息早在几年前就已被证实系谣言,它们只是换个标题、换个时间、换个地点,穿上“马甲”重新“粉墨登场”了。 为什么谣言总是灭之不净呢?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吃的食品中90%属于农产

近日,网络微信圈疯传“六翅鸡”、“猪肉有虫”等事件,令诸多消费者深信不疑,并主动参与传播,给畜禽养殖业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面对该类信息,我们第一时间要做的并不是迫不及待地上传到朋友圈以博取关注度,而是要先冷静下来,然后再客观地翻阅相关资料或报道,也许此时大伙会发现,其实这些信息早在几年前就已被证实系谣言,它们只是换个标题、换个时间、换个地点,穿上“马甲”重新“粉墨登场”了。 

为什么谣言总是灭之不净呢?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吃的食品中90%属于农产品,畜禽产品作为农产品的“重头戏”,其食用的安全性更是备受瞩目。所以,若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消费者便成了谣言的最大受害者和散布者,给养殖业带来的打击也是不可想象的。  5月底,为营造干净清朗的食品网络环境,相关中央媒体发起主题为“2015净化网络安全·打击食品谣言”的研讨会,为探索防范和打击网络食品谣言出谋划策,这无疑给畜禽养殖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利好。那么,今后畜牧业该如何破解谣言的困扰呢?笔者认为,应从畜禽产品自身质量和传播平台等方面入手。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近些年发生的一系列畜禽食品安全事件中,小部分企业的掺假售假、滥用药品等行为,深深地刺痛了消费者的心,让他们对畜禽食品产生了不信任,甚至将该类现象一概而论,再加之微信等网络平台的推波助澜,使他们患上了“恐惧症”,不敢再轻易食用畜禽产品,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倘若畜禽企业能够真正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不违规、不超标添加防腐剂和食品添加剂等,敢于担当责任,还大众知情权,那么消费者在面对谣言时,自然就会少一份盲从,多一份理性。 

 维护好健康的传播环境。如今,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传谣已成为一条灰色利益产业链,并呈公司化运作趋势,衍生出形形色色借谣生利的商业模式,这其中不乏无良媒体的炒作夸大,也不乏畜牧企业之间的恶意竞争。因此,一方面,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有责任帮助广大消费者提高畜禽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水平,了解兽药、防腐剂、添加剂的使用规范和标准,而不是全面否定相关科技,或是谈之色变;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支持行业组织和企业拿起法律的武器,加大对畜禽食品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的打击力度,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此一来,定能打造出公平、公正、公开的畜禽食品市场竞争秩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