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入户全面排查生猪养殖存栏情况,排摸整治主要河道两侧养殖污染,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运行操作模式……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坚持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工作行动快、措施实,截至5月8日,已签订退养协议1230户,完成总数的96.47%;实际退养852户,完成县下达目标任务数的110%;母猪存栏277头,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20.5%;实际退养头数5709头,完成目标任务的62.61%。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是海盐县生猪养殖重点区域,在巩固前两年整治成果的基础上,今年,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着力突出生猪减量提质、养殖户转产转业、优化服务和管理三大重点,不断优化与创新管理机制,全力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工作。
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工作启动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联村干部、村干部及承包组长等随即组成48个工作小组,利用早、中、晚和休息日等时间加班加点,集中精力走访农户,排摸、宣传政策,动员散养农户转产转业实现全部退养。
经排摸,开发区(街道)共有生猪养殖户1275户,在此基础上,区(街道)及村(社区)多次召开生猪减量提质动员会、再动员会等营造浓郁氛围,不少养殖户主动退养并拆除违建猪舍。“在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工作中,我们切实抓好引、收、补、罚、拆这五个机制,并把三个同步有机结合,即实行收费与退养同步、拆违与控新同步、考核与督查同步的协同工作机制,使退养等工作稳步推进。”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有关人员说。
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根据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生猪养殖污染行为排摸整治工作,特别是严厉查处河道沿线的偷排、漏排现象,力争全面控制和消除养殖污染,同时建全收集、巡查等机制,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运行操作模式,着力加强对区内环境的保护。
该有关人员介绍,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投入10万元建立具有病死动物冷藏功能的暂存点,具备通水、通电、消毒、监控及管理等功能,并采用运行市场操作模式,委托劳务公司负责辖区内病死动物的接受、暂存、运输及消毒工作,严格落实管理措施,防止病死动物外流。如负责收集的劳务公司存在收集不到位或随意丢弃病死动物等不当行为,将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
据悉,在巩固当前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将集中精力与时间,采取鼓励退养强化政策引导激励、完善村规民约强化排污收费等有效措施,加强违法猪舍拆除力度,做到“应拆尽拆,不留死角,公开公平”,持续有效推进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