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五一来临 促进猪价行情上行的三大因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20  来源:中国发展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06
核心提示:一、能繁母猪仍在淘汰进程中,后期生猪供应量将持续减少据统计,截至2015年2月,中国生猪总存栏下降至3.9亿头,同比减少10.1%,相比2013年最高存栏水平下降了16.8%。能繁母猪存栏下降至4110万头,同比减少15.5%,相比2013年同期减少18.7%。目前育肥猪总存量同比减少 9.6%,已经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从2013年年底开始,全国能繁母猪的量就一直处于淘汰过程中,养殖户要么缩减规模,淘汰胎次高或者繁殖性能差的母猪,要么直接退出猪市。2014年猪市的低迷和环保政策的施行让养殖户感受到

一、能繁母猪仍在淘汰进程中,后期生猪供应量将持续减少

据统计,截至2015年2月,中国生猪总存栏下降至3.9亿头,同比减少10.1%,相比2013年最高存栏水平下降了16.8%。能繁母猪存栏下降至4110万头,同比减少15.5%,相比2013年同期减少18.7%。目前育肥猪总存量同比减少 9.6%,已经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从2013年年底开始,全国能繁母猪的量就一直处于淘汰过程中,养殖户要么缩减规模,淘汰胎次高或者繁殖性能差的母猪,要么直接退出猪市。2014年猪市的低迷和环保政策的施行让养殖户感受到往后个体散养型养殖户生存的艰难性,从此“金盆洗手”远离猪市的也不少。

分析师冯永辉认为,母猪存栏量下降,会在11个月左右传递到出栏育肥猪市场,而新母猪的增加,则需要 14个月才会传递到市场。母猪存 栏从2013年年底已经开始下降,根据这一规律,现在已经处在出栏育肥猪下降的进程中,这是当前猪价上涨的最大支撑因素,且后期仍将持续下降,这就为猪市 奠定了基础。

二、节日效应促进终端消费

清明节已经过去,清明前后猪价较平稳,劳动节能否给猪市带来利好?

每逢节日,业界的共识是节日会促进肉类的消费,特别是猪肉的消费。养猪人也深知,节日对终端消费的提振作用能否体现出来,还要看养猪人的行为。若是在节日前后出栏猪较多,节日效应就会被减弱;若是市场上出栏的猪源偏紧,节日效应则较明显。

当前市场上猪源紧张,屠宰企业收购体重均在110公斤左右,足见养殖户手中的大猪猪源不多,这种时候,终端需求增加能给猪市的提振作用较明显。

三、食品安全问题多次被曝光,促进猪价上行

分析师冯永辉说,“金锣黑蹄猪事件被报道后,最先反映并采取行动的是动物卫生检疫部门,严格检查病猪、康复猪情况,不给此类猪盖章发 证,导致部分达到出栏日龄的猪无法出栏上市。其次,大型屠宰企业也加强检查,停收存在安全隐患的猪,只收健康的好猪。这导致市场上可出栏、能出栏的猪数量 大幅下降,屠宰企业不得不连日上调收购价。”

4月份爆出的“福建病死猪肉”事件与“金锣黑蹄猪”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妙,此次事件影响不及“金锣黑蹄猪”事件,但也对猪市有了一定的震撼作用,弱势支撑猪价,制止猪价下滑趋势。


 
关键词: 生猪 养猪 养猪人 动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