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两大风险,在一定意义上,市场风险的危害程度大于自然风险。去年春夏,生猪价格暴跌;今年春季以来,生猪价格暴涨。无论是暴跌还是暴涨,吃亏的都是老百姓和消费者。山东省开展生猪产销协议活动是建立生猪生产长效调控机制的探索和试验,是适应生猪生产和消费新形势、新要求,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权益的一项创新型工作。
市场风险待规避 新机制应运而生
7月31日,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菜篮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建立生猪生产长效调控机制。
8月2日起,省畜牧办先后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开展了一系列调研,专题研究建立生猪生产长效调控机制问题,确定以开展生猪产销协议活动的形式,建立生猪产销长效调控机制。
8月15日,省畜牧办召开部分市畜牧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提出了开展生猪产销协议活动的初步方案。
8月16日,在全省畜牧局长会议上,对开展生猪产销协议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
8月25日,省畜牧办召开专题会议,成立生猪产销协议活动领导小组,确定生猪产销协议活动具体实施工作,由省畜牧协会生猪产销分会承担,决定在部分市县开展先期试点。
9月5日,贾万志副省长在湖北省调控生猪生产的一份资料上批示:湖北的做法很好,请结合我省实际,提出意见。
9月6日,省畜牧协会生猪产销分会在济南召开一届四次理事会议,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生猪产销协议活动,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宏观调控、中介组织具体运作的生猪产销长效调控机制。与会的理事单位向全省生猪饲养、加工企业、消费单位和社会服务机构发出了开展生猪产销协议活动的倡议。
生猪产销协议活动基本运行模式是:实行自愿参与的原则,“签定三个协议,完善两个合同”。省市县生猪协会与生猪饲养场户、加工企业、伙食消费单位,采取协议的形式对生猪饲养、加工和消费进行了解和调控。生猪协会与饲养场签订饲养协议,目的是根据市场预测,特别是中长期预测,控制生猪饲养量,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生猪协会与生猪加工企业签订产销协议,目的是根据市场预测,适当发展生猪加工能力,避免加工能力过剩和不足;生猪协会与大的伙食消费单位签订供应协议,目的是减少大的伙食单位的采购费用,建立可靠的供应渠道。生猪饲养场户与加工企业、伙食消费单位与加工企业通过合同的形式确定产销关系,进行经营活动。
9月7日,省畜牧办召开试点市县会议,交流试点经验,推进试点工作。
试点取得成效 破解诸多难题
各试点单位按照省畜牧办的总体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机构,健全工作队伍,加强宣传发动,组织人员对各规模养猪场户、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和大型消费单位进行了调查摸底和联系沟通,指导饲养、加工企业和消费单位分别与县生猪协会签订协议,指导饲养、加工企业和消费单位之间签订合同,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肥城市,与185个生猪规模饲养场签订饲养协议,与16个生猪定点屠宰场以及银宝公司、八戒公司签订加工协议,与市内外103家消费和销售单位签订销售协议。10月13日,市政府召开了生猪产销协调会,发展改革、财政、商贸、土管、环保、政府采购中心、农行、农发行、农信社、财保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银宝公司、八戒公司、部分合作社、养殖户、人工授精站、屠宰户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市畜牧局对今后三年的生猪产销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有关部门进行了论证,副市长名树伟要求有关单位各尽其责,积极为生猪生产提供支持和服务,会议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全省开展生猪产销协调工作带了好头。
平阴县,根据省畜牧办的统一部署,首先召开了由分管乡镇长、生猪产销协会会员、乡镇兽医站长和养猪大户参加的专题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发动。二是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组织9名同志协助产销协会,深入到场户、加工企业和销售单位签定协议。共签订饲养、加工、销售三个环节的协议1079份。其中,销售环节共签订协议182份,与超市、销售网点签订161份,与大专院校、工厂食堂签订21份;加工环节签订协议1份;饲养环节签订协议896份。
临朐县,于今年9月份成立了生猪协会,具体组织开展生猪产销协议活动。县畜牧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生猪产销协议活动的意见》,对开展生猪产销协议活动进行了具体部署。以临朐县生猪协会的名义,联合生猪饲养、加工、运销户,各大宾馆、学校、酒店等重点消费单位,各有关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协会会员,向社会发出倡议书,使生猪产销协议活动迅速开展起来。10月15日县政府召开了由饲养场代表、加工单位和畜牧局、发改局、财政局、环保局、土管局、农村信用社、财保公司等部门参加的开展生猪产销协议协调会,各个环节相互进行了沟通,在支持生猪生产发展上达成了一致,把生猪产销协议活动工作推向了深入。目前,生猪协会已与饲养场签订饲养协议46份,与加工企业签订加工协议2份。山东澳特莱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与饲养场签订购销合同34份;潍坊广华经贸有限公司与饲养场签订购销合同5份;潍坊广华经贸有限公司与华兴商场有限公司和雅悦伟成大酒店签订产品销售合同2份。
调控与市场相结合 建立长效调控机制
省委政策研究室王淼处长说,开展生猪产销协议活动,有利于建立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长效机制,深刻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自发调节的有机结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诠释,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领域的具体应用。肥城市政府组织协调会议,一是形式新,别开生面。来自生猪产业各环节一线的代表、政府相关部门都能坐在一起,面对面,积极发言、交流情况、沟通信息、共商大计,有利于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信息不对称是当前阻碍生猪生产有效、有序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二是肥城市发展生猪生产的办法好、势头好。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合作社等多种方式探索订单式养猪、股份制养猪,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很好地促进了市场与生产的接轨,促进了生产方式转变,这种方式适合当前我国和我省的实际,代表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后,新形势下生猪产业发展的方向,值得支持和推广。三是生猪生产和畜牧业前景美好,发展生猪产业,特别是科学发展生猪产业前途广阔。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现代化农业是主要任务,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畜牧业迈出大的步子促使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水平更高,农民增收的幅度更快。生猪产业是我省畜牧业的主要产业之一,在肥城市,更是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希望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加强生猪产销协调,使生猪业做的更大更强,畜牧业更加发达,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也希望肥城市能够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生猪大市、畜牧强市。
省发展改革委宋文华副处长分析认为,从去年以来,生猪生产经过了比较大的波动,这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对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都敲响了警钟。如何避免大的波动,实现生猪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把握:一是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目前我省生猪散养和小规模饲养的比例还很高,数量也很大,这些散养户和小场饲养水平普遍偏低,疫病防控能力弱,在生产方面也缺乏有效组织。市场价格稍有变化,或生产方面稍有疫病威胁,很容易引起恐慌,造成大的波动,这也是影响整个生猪产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下一步应该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强化、壮大生产主体,通过多种方式联合起来、有效组织起来,应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和市场风险。肥城市实行产销对接、产销协调,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应该加快实施,积累经验,及时总结推广。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大的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带养殖,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一方面能带动养殖上规模、上档次,另一方面能起到产业稳定器的作用。供过于求的时候,通过吸纳养殖环节的畜禽,加工成可储存的冷冻产品,充实库存容量;供不应求的时候,调出库存,应对需求,可以起到蓄水池、调节阀的作用,有利于产业稳定。下一步工作重点,建议龙头加工企业培育大基地、大市场,发挥龙头作用,促进养、加、销协调,带动产业稳定发展。三是要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发挥进出口、储备、土地、资金等协调作用,建立大的开放市场,实现供需见面,签订产销协议。
部分细节尚需完善 机制创新任重道远
省畜牧办主任慕永太指出,目前看生猪产销协议活动已取得了初步进展。但与活动的总体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开展生猪产销协议活动是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会议和文件要求,建立生猪生产长效调控机制的探索和试验,是适应生猪生产和消费新形势、新要求,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权益的一项创新型工作。有的市、县对此认识不足,没有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没有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活动中,影响了全省面上工作的开展。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试点县工作积极主动,成立了工作机构和队伍,进行了全面宣传发动,已签订了数量可观的协议,取得了明显进展。一部分县,工作还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有与饲养、加工企业和消费单位接触,没有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三是争取政府和部门支持不足。开展生猪产销协议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仅仅依靠畜牧部门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多向当地政府和分管领导汇报,多与发展改革、财政、金融、保险等部门沟通,争取支持。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慕永太要求全省各地加快工作进度。肥城、平阴、临朐等试点县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工作比较积极主动。其他试点市县不能慢,非试点市县不能观望。要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肥城市王瓜店镇兽医站和食品站各出一名领导,共同到饲养场做工作,一户一户地签订协议,10多天工作就有眉目了。工作要细。开展生猪产销协议活动是件新事情,谁也没有搞过,大家要细致地做工作。与饲养场户、加工厂和定点屠宰场签协议,要把签协议的目的讲清楚,把签协议的责任和权利讲清楚。要让大家明白,开展生猪产销协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猪产销大体平衡,避免大起大落,以保护生产和消费者的利益。要提高指导水平。省市县要摸清楚可繁母猪、生猪存栏、生猪出栏底数,进行消费、销售、加工、贮备预测。为当地党委、政府当好参谋,为农民和生猪经营者提供准确信息。要与发展改革、财政、金融、保险、工商、食品药品等部门进行沟通,争取这些部门的支持。开展生猪产销协议活动,建立生猪生产的长效调控机制,畜牧局本身没有多少力量,要依靠政府有关部门的力量。各市要参照肥城市的做法,主动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形成部门合力,共同推动生猪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