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司其职 协调配合 突出重点 打扶结合
8个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8月23日,国务院部署开展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决定开展农产品、加工食品、流通领域食品、餐饮消费、药品、猪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和进出口产品等8个方面的专项整治,并提出了12个100%的目标。3个多月来,我省8个专项整治的牵头单位和相关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力以赴,密切配合,突出重点,打扶结合,深入开展各项整治工作。目前,8个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12个100%的整治目标中,10个指标已达到100%,另2个指标也已达98%以上。
1 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
38个重点批发市场100%纳入监测
我省各级农业部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主动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全省地级以上市的38个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监测,农产品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方面,农业部门狠抓源头,将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整治的重点,全面开展清查行动。全省89家兽药生产企业GMP认证率达100%,检查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21314家,共查获违禁农药27269公斤,高毒农药5271公斤,兽药2425公斤。3家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生产企业、300多家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的检查率,52家国家级、省级原良种场监管率均达到100%。突出重点,增加了农产品监测的品种、范围和频次,严格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全省共检测蔬菜样品276219个,畜禽样品91374个,合格率分别达到92%和97.5%。
另一方面,农业部门深入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培训和指导,普及农业投入品管理的法律法规,指导农业生产者按标准使用农业投入品,建立生产档案记录并开展农产品检测,强化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规范了农产品生产行为。目前全省已举办高毒农药替代示范现场会和农药安全使用培训班126期,共培训1.1万多人。
2 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整治
全面整治食品小作坊,消灭监管漏洞
2005年以来,我省质监系统共普查到3.5万个食品生产加工单位。经过两年多的有效整治,截至今年8月,全省食品生产加工单位降至22011个,共减少了1.3万多个,消除了不少食品安全隐患。三个多月的专项整治行动,经过质监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食品生产加工单位降至13378个,其中全省6432家食品生产企业100%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100%加贴QS标志,6946家小作坊100%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生产加工食品专项整治成效凸显。
全面清查食品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黑窝点。质监部门继续完善普查,加强巡查,强化基层政府回访,全面查清无证无照生产单位和隐藏在民居中的小作坊,联合有关部门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窝点5591个。
分类整治小作坊。对只具备营业执照或卫生许可证的,如条件较差,采取劝退措施,限期退出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如具备一定条件,产品属于小作坊生产范围的,督促其尽快申领所缺证照,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并纳入小作坊监管。对证照齐全,生产条件基础较好的,加大帮扶指导力度,积极引导其尽快领取生产许可证。全省有2299家小作坊整治后停产或转产,743家通过自行整改、达到准入要求并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3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整治
取缔食品经营20141户,引导办照8万户
我省工商部门坚持思想发动一定要全方位、整治措施一定要超常规、制度建设一定要管长远、完成目标一定要见真功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流通环节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省工商部门共出动检查人员188332人(次),检查经营户492375户,市场、超市25512个,查扣不合格食品158694公斤,货值142万元,其中猪肉24557公斤,货值31万元,查处无照经营33552户,其中取缔食品经营20141户,引导办照8万多户,其中食品经营店铺46766户。
在整治过程中,工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落实领导挂点督办责任制、所长属地监管责任、工商所工作人员分片包干责任等“三大”责任,加强督查督办,将任务分解到组、分解到人,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二是落实“三看”措施。一看是否有营业执照和证照是否齐全,开展了食品经营主体资格清理工作,对全省的食品生产经营进行了特别标注;二看票、账是否落实,为企业印制了台制样本35万册,免费发给食品经营店铺使用,并印制了70万张流通环节进货台账指南和索证索票指南发给企业,指导他们如何建立进货台账制度和索证索票制度;三看经营商品是否合法,查处不合格食品,出台减免食品经营户办照费用的政策,引导食品经营户自觉办照。
4 餐饮消费安全整治
一店一策,解决餐饮业整治难题
我省卫生部门以小餐饮为整治重点,破解餐饮业无证经营监管难、原料溯源难、诚信水平低三大难题,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风险控制、打疏结合的新路子。
指导餐饮单位建立卫生管理档案,规范台帐和索证索票管理,加强采购人员培训,原料管理监督检查覆盖率100%,县城以上18万家餐饮单位建立了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建立率为100%。
对无证餐饮单位服务上门,采取“一店一策”的方法具体指导整改,发放临时卫生许可证,纳入监管范围,规范其经营行为,并清理和查处了少数拒不整改的“钉子户”。共查处无证单位13046个,无证经营查处率为100%。
通过专项整治,全省餐饮卫生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全省发生较大的食物中毒与上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中毒起数下降25%,中毒人数下降58.89%,学校食堂未发生一起超过100人的群体性中毒事件。
5 药品质量安全整治
强化监管,率先创建“无假药社区”
我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部署,加强对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监管,目前已完成了涉及药品质量安全整治的药品注册现场专项核查、特殊药品监控网络建设、基本解决挂靠经营、超方式、超范围经营药品和禁止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等4项量化指标,构建了一系列长效监管机制,药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
药品生产监管方面,在全国率先建立药品生产质量QP授权制度并已逐步推广。此项制度,明确企业质量负责人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领导,强化企业药品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从机制上解决企业保证药品质量问题。
药品经营监管方面,推行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经营企业信用档案体系;推行药品零售企业“非划一开办标准”,对药店过于密集、竞争过于激烈的珠三角地区,进一步提高开办门槛,有效解决药店数量过多、市场无序竞争等问题。
推动地方政府对药品质量安全负总责工作方面,在全国率先推动创建“无假药社区”,切实加强基层社区党委、政府对药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在东莞石龙镇、中山小榄镇创建“无假药社区”,收到很好的效果。
6 猪肉质量安全整治
定点抽查7714次,取缔私屠窝点1979个
我省高度重视猪肉质量及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加强定点屠宰厂(场)管理和规范,坚决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取得较大的成效。
各级生猪屠宰主管部门层层签订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与辖区定点屠宰企业签订猪肉质量安全承诺书,强化责任。各地生猪屠宰主管部门联合农业、工商、质监、卫生、公安等部门迅速行动,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相互配合,加强了对生猪屠宰企业、饲料添加剂、养殖场、餐饮单位使用猪肉、市场和超市销售猪肉、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形成了监管合力,对猪肉市场实行拉网式、全方位的监管。同时,突出重点,把好流通领域的肉品质量关,严防私宰肉流入市场。
专项整治以来,全省对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产的肉品抽查7714次,取缔私屠滥宰窝点1979个,缴获问题猪肉840.2吨,销毁病害猪肉409.8吨,共关闭了150家不符合要求的屠宰厂(场),确保广大群众吃上放心猪肉。
7 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质量安全整治
10类消费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
我省质监部门全面普查家用电器、儿童玩具等10类产品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生产企业情况,逐一对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建立统一、规范的质量档案,做到“一企一档”。全省5996家10类消费品生产企业100%建立了质量档案。通过抓重点、攻难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重点区域整治,解决了一批区域性质量问题。
一方面,加大执法整治力度。及时对存在质量隐患的产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增加抽查频次,扩大抽查覆盖面,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了一批苗头性、倾向性质量问题。建立健全巡查、建档、检验、执法的“四位一体”整治方式,采取随检随报随查处的方式,对抽查不合格的企业,严格执行公告、曝光、整改、处罚、收回等后处理措施,严厉查处纳入生产许可证和3C认证目录管理无许可证、3C认证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目前全省共立案查处案件3606宗,涉案货值3788.6万元,责令整改企业1634家。
另一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对存在一般问题的企业,帮助其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做好整改工作;对具备一定条件但未取得相关许可的企业,帮助其完善必备条件,取得许可;对证照齐全、具有合法资格、条件一般的企业,帮助其建立健全标准、计量、质量管理、检验检测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治期间,质监部门共免费培训24514家企业的厂长、经理共26612人。
同时,大力推广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动电子监管模式。结合普查建档工作,强化宣传,加大电子监管网推广进度,督促食品和14类产品尽快入网赋码。目前,全省入网企业达6500家,激活上市企业达1920家,走在全国前列。
8 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整治
五管齐下,八个到位,维护广东制造形象
针对广东出口产品生产企业多、敏感商品种类多、进出口量庞大、出口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巨大困难和压力,广东检验检疫部门始终坚持“查、治、管、扶、建”五管齐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宣传到位、帮扶到位、协调到位、监督到位等“八个到位”,扎实有效推进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目前,广东检验检疫部门已全面实现了专项整治“3个100%”的目标。在强化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行为,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大力维护“中国制造”、“广东制造”良好形象等方面均取得了实效。
专项整治以来,广东检验检疫系统共查获非法入境冻肉1021吨,非法入境废物767吨,100%进行了销毁或退运处理;对全省1212个备案注册出口食品原料基地、1349家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企业进行100%清查,经清查,126家出口食品原料基地被取消备案资格,130家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企业被取消资格;9月1日以来,对20017批按规定需要加贴CIQ标志出口食品的运输包装100%加施了标志;对全省获得出口玩具质量许可证的2036家企业100%进行了清查,其中取消许可证456家,暂停许可证367家。此外,重拳出击打掉了4个制售和伪造检验检疫证书的窝点,涉及买卖检验检疫证单共近44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