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猪倌”变菜农 秀洲新塍致富走新路转型促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13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40
核心提示:为进一步推进生猪减量提质转型发展,新塍镇正积极开展生猪养殖退养工作,养殖户们也很配合。但是问题来了,农户们不养猪了该做什么呢?其实,新塍镇的不少村民们也开始尝试致富新途径,新塍镇富园村村民王建龙便是其中的一位。日前,记者见到王建龙时,他正在田里忙着种植春玉米。王建龙告诉记者,他现在种了20多亩玉米、西瓜和红秋葵,而去年这个时候,他还是一名“猪倌”,从事着生猪养殖工作。随着秀洲区生猪减量提质转型发展工作的推进,王建龙也是积极响应,将存栏的猪卖了,猪棚拆了。“其实养猪也不值得留恋了,这个活真的是又脏

为进一步推进生猪减量提质转型发展,新塍镇正积极开展生猪养殖退养工作,养殖户们也很配合。但是问题来了,农户们不养猪了该做什么呢?其实,新塍镇的不少村民们也开始尝试致富新途径,新塍镇富园村村民王建龙便是其中的一位。

日前,记者见到王建龙时,他正在田里忙着种植春玉米。王建龙告诉记者,他现在种了20多亩玉米、西瓜和红秋葵,而去年这个时候,他还是一名“猪倌”,从事着生猪养殖工作。随着秀洲区生猪减量提质转型发展工作的推进,王建龙也是积极响应,将存栏的猪卖了,猪棚拆了。“其实养猪也不值得留恋了,这个活真的是又脏又臭又累,而且猪还不一定养得好。”王建龙说,他之所以如此爽快地答应退养,其实是已经为自己想好了退路。

原来,前几年,在养猪的同时,王建龙也进行蔬菜种植,只不过规模并不大,而现在不养猪了,他除了在自己的承包田里种菜,还从附近农户手中流转了16亩土地,扩大了蔬菜的种植面积。和大部分蔬菜种植户不同的是,王建龙并没有采用大棚种植,而是回归传统、回归自然,采用了更为简单的露天种植。

王建龙说,采用露天种植,除了管理方便外,他更多的是从投入方面考虑的。此前,他作过市场调查,自己也算过一笔账:一个蔬菜大棚投入起码要1万多元,而露天设施却只要两三千元就够了,像他现在这样,一共有20多亩的种植规模,如果采用大棚种植,前期投入就要近20万元,对他而言,如果种植的蔬菜不能卖个好价钱,那风险就大了。在王建龙看来,露天种植若是采用科学轮作的模式,蔬菜一茬接一茬地衔接好,选择一些早优的品种,效益也不会比大棚蔬菜低。

 
关键词: 生猪 养猪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