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养猪产业面临“阶段转型陷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19  来源:爱猪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189
核心提示:养猪产业在2015年一开年又一次陷入了市场下跌期。历史证明,绝大多数国家从低收入阶段迈向中等收入和高等收入阶段的时候,都面临着产业结构导致的“中等收入陷阱”。而今天我们探讨的不是宏观的政策话题,而是基于国民收入水平变化给养猪产业带来的变化或者影响。我们需要从这种变化中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在这种影响下找到应对困难的策略,特别对于畜牧业来说更是如此。畜牧业作为农业这个大产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纵向衔接了种植业和食品产业,横向连接了整个农村市场。所以,夹在中间的畜牧业在整个中国制造业面临转型

养猪产业在2015年一开年又一次陷入了市场下跌期。

历史证明,绝大多数国家从低收入阶段迈向中等收入和高等收入阶段的时候,都面临着产业结构导致的“中等收入陷阱”。而今天我们探讨的不是宏观的政策话题,而是基于国民收入水平变化给养猪产业带来的变化或者影响。我们需要从这种变化中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在这种影响下找到应对困难的策略,特别对于畜牧业来说更是如此。

畜牧业作为农业这个大产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纵向衔接了种植业和食品产业,横向连接了整个农村市场。所以,夹在中间的畜牧业在整个中国制造业面临转型的背景下,一方面社会变革的牵引力拉着这个传统的行业变革,另一个方面这个产业原有固有格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低迷带来的洗牌。在前有引力后有阻力的情况下,养猪这个产业在2015年的一开年又一次陷入了市场下跌期。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方法和远见卓识好像都无法解除掉制约行业的“魔咒”,整个产业链都强忍着过日子。

然而,在农业或者畜牧业的另一边却是另一番景象,从国家政策到投资领域都在唱高农业的未来性和可投资的价值。那么这种相悖的现象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从国家政策导向上来看,农业或者畜牧业产业基础薄弱,但在这个领域的从业人员却占据着中国人口总数的十位数,可贡献价值和左右国家产业格局方面和传统的高大上的产业相比却缺乏优势。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农业是被牺牲的一个产业,用牺牲农业的未来而换取了工业等其他产业表面的繁荣,比如廉价的土地成本,廉价的环境,当工业化肆虐后才发现缺乏农业根基是多么可怕的意见事情,在GDP增幅减少从而导致就业岗位减少的情况,各个层面才开始关注农业的“消化力”,开始意识到产业基础薄弱农业的价值。所以不管从农业消费领域,还是农业产业能力都开始从政策、投资以及人才等方面往这个传统古老的行业“输血”,这次“输血”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是,不再是简单的资本进入,而是人才或者新农人的进入,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会发现在农业或者畜牧业外农业可谓欣欣向荣。

不过我们再看看行内发生了什么?整个生猪产业链都面临巨大的挑战,猪价持续低迷已经让整个行业信心受挫,并且更为直观的体验在产值上,猪场不赚钱进而引发生产资料环节的诸多企业比如饲料、动保、兽药以及设备等领域的不赚钱,但是猪肉价格却稳定而高挺。为什么?因为猪肉才关系到GPI,关系到数据统计,而猪肉之前的从小猪养大环节一直依靠一个松散的缺乏科学体系来运作,而这个相对松散缺乏科学的体系在国家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阶段发展的阶段是不太受行外影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