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中国养猪产业进入了新常态时期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01  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66
核心提示:中国养猪有几千年历史,进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养猪发生了根本变化,先后引入工厂化养猪生产工艺,出现了规模化养猪。特别是2007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养猪业发展激励政策,促进了中国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农业部2013年统计,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已经达到50%以上。据2014年国家统计公报,2013年底生猪存栏47411万头,猪肉产量5493万吨;据农业部网站,2013年年底能繁母猪4938万头;根据中国种猪信息网统计,2013年全年进口种猪17656头。2013年以来以温氏、中粮、正大、雏鹰、扬翔

中国养猪有几千年历史,进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养猪发生了根本变化,先后引入工厂化养猪生产工艺,出现了规模化养猪。

特别是2007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养猪业发展激励政策,促进了中国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农业部2013年统计,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已经达到50%以上。据2014年国家统计公报,2013年底生猪存栏47411万头,猪肉产量5493万吨;据农业部网站,2013年年底能繁母猪4938万头;根据中国种猪信息网统计,2013年全年进口种猪17656头。2013年以来以温氏、中粮、正大、雏鹰、扬翔等在东北、西北建设一大批生猪基地,形成了一批养猪业龙头企业。中国养猪业发展格局、构架基本形成。

2014年11月在北京成功召开APEC会议,其主要议题是在成员国间建立自由贸易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2014年11月17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会谈,双方共同确认实质性结束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于2005年4月启动,在开放水平方面,澳大利亚对中国所有产品关税最终均降为零,中国对澳大利亚绝大多数产品关税最终降为零。这将是APEC自由贸易区起航。

从种猪品种上看,几乎都是杜、长、大,成为国际通用品种,2008-2013年间共进口种猪63388头。要发展高生产力水平养猪业,我们国家地方品种没有竞争力,我们要发展养猪业要源源不断从国外进口种猪。原料上看,2013年玉米1—12月总进口量326.5万吨,大豆1—12月总进口量6337.5万吨。 我们只有18亿亩耕地,如果不进口原料,仅大豆的每年需求量就需要5亿亩耕地,因此我们还要大量进口粮食。目前,我国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多国进口原料,预计2020年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从成本上看,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现在规模化猪场生产1kg毛猪成本要在14元,而美国、法国等养猪发达国家原料成本相当于中国的70%,加上他们母猪年生产力水平高,猪肉生产成本就必然低于我们。从猪肉产量上看,每年都在5000万吨以上,几乎都是国内消费。由于消费不畅,出现了最近几年养猪亏损局面。

2014年是中国猪业变化巨大的一年,我们在几次展会上都可以看出,参展的民族企业越来越少,无论从种质、到设备,还是饲料及添加剂都是以国外猪业企业为主导,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使用国外种质发展养猪生产,我们又要受到国外优质猪肉的贸易冲击,我们又要大量进口玉米、大豆去饲养我们的猪只,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有正在走高,我们的环保压力又如此沉重,建立自贸区后国际间产品可以在自贸区内流动,养猪产业格局必将打破,养猪市场必将重新洗牌,中国养猪业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革。最近很多声音,比如美国预计2015年猪肉产量在增加,葡萄牙要向中国出口猪肉,中国要从保加利亚进口玉米等,我们养猪业要持续发展,中国养猪人要重树信心,中国猪业要重树尊严。我们必须居安思维,深刻反省,民族猪业的春天何时可以到来?中国猪业核心竞争力在那里?我们如何对待这样国际大环境的新常态?

第一,发挥地方品种肉质优势。中国地方品种肉质优势明显。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追求最大的生产效率,解决逐个人吃饱肚子。现在不同了,中国人开始追求高质量生活。需要肉质鲜美的优质猪肉。我们可以利用外来品种和地方品种杂交,获得生长速度适中,瘦肉率中等,猪肉风味、营养上层的优质中、高当猪肉。

第二,发挥地方品种具有耐粗饲、节粮优势。中国地方品种表现出明显节约粮食优势,我们可以开发麦麸、酒糟等饲料资源,虽然生长速度慢些,但综合经济效益并不低。

第三,发挥地方品种抗病力强、抗逆性等优势。面对外来品种全球猪病泛滥的局面,中国地方品种表现出极大优越性。

第四,大力倡导家庭农场养猪。我认为,中国养猪业发展方向是家庭农场。理由一,家庭农场规模小,转型容易,有活力,创新能力强,容易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理由二,大型企业一旦进入养猪行业,当行情不好时,进出两难,只能等着亏损。为什么国家重点扶持种小企业也是基于这个道理。理由三,因为,畜牧法规定农民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养猪,这就是中国养猪业没有没坎,谁都可以养。理由四,家庭农场更容易处理粪便带来的污染,而大型企业处理起来很难。理由五,家庭农场成本低,大型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理由六,解释一个误区,认为家庭农场技术落后。经过多年生猪遗传改良,农民已经掌握现代育种与繁殖技术,包括饲料配合技术,疾病防控技术,况且还有很多专业化公司服务,可以帮助农民制定选配计划,甚至将来诞生兽医专业公司,职业兽医负责免疫。因此,有理由说,中国养猪业的未来是小规模企业!

第五,我们要尽最大努力通过控制疫病,强化管理等手段提高养猪生产效率、增加产出。提高养猪生产竞争力。通过养猪设施、设备改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养猪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来武装我们。

建立亚太自贸区,我们怎么办?中国养猪人准备好了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