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重庆家禽业产业格局和发展模式探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0-31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05
一 重庆家禽产业现状

    2006 年家禽业产值实现 67.29 亿元,其中:禽肉 36.06 亿元,禽蛋 31.23 亿元。 因受旱灾影响, 比上年下降 7.44 % ,占 畜牧业总产值的 28% ,在畜牧业中为第二大产业 ,主要经济指标在西部 12 个省区中由前 3 位下降为 4 位。 年 出栏 15748.2 万只, 比上年 增长 4.1% ,其中 : 鸡 8396.5 万只、鸭 6626.87 万只、鹅 1124.85 万只;年存栏 10395 万只,其中 : 鸡 6800 万只、 鸭 2984 万只、鹅 611 万只; 禽 肉产量 20.59 万吨, 鸡肉与水 禽肉各占一半 ; 禽蛋产量 39.04 万吨, 其中 鸡蛋 26.39 万吨,占 禽蛋产量的 67.60% 。

    直辖以来,家禽数量、 产量呈持续增长态势,质量 不断 提高,效益明显,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 年 比 1997 年和 2000 年:存栏、出栏分别增长 123.43% 、 84.03% 和 101.01% 、 54.26% ;禽 肉、禽蛋 分别增长 69.33% 、 66.13% 和 45.1% 、 39.93% 。有限无公害、绿色、 名牌禽 产品达近 24 个,禽品种(系) 7 个。 养殖效益波动大 ,渡过了近三年禽流感风波和去年市场行情及特大旱灾影响的 三重打击造成的 严重亏损时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复苏 , 进入恢复发展阶段。 目前市场行情看好,批发价: 每斤普通鸡蛋 3.2-3.3 元、土鸡 10 元;每只蛋鸡苗 3.3-3.4 元、肉鸡苗 2 元, 价格持续上扬,种苗供不应求,让规模养殖场户喜上眉梢,家禽业终于迎来了发展的大好形势。

    二 重庆家禽产业格局

    传统散养户和小规模户明显减少,近郊向周边区县转移,专业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产业特点凸现,区域优势明显,产品质量 显著 提高,龙头企业、专业村和专业合作社不断涌现,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呈现传统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的新格局,形成了产业特点突出,区域优势明显的雏形。

    1 传统养户,日趋减少

    今年4月处站组织畜禽健康养殖调查,据8 区县8 个乡镇16 个社330 户农户统计结果表明:传统养禽户06 年占53.94 %、07 年占49.4% ,户平养禽06 年20.6 只、现为11.1 只、准备补栏35.2 只。原因有三: 一是受近三年 禽流感风波的影响 ;二是受去年特大干旱和市场行情的双重影响。三是农村近 50% 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劳动力缺少。无禽农户 占一半 ,一些小户已经停产或减栏。 养禽业呈传统散养户减少、数量减少、规模户补栏增加的“两减一增”态势,这是现代家禽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城郊禽业, 转向区县

    家禽业呈城郊下降向周边区县转移趋势。九龙坡、沙坪坝直辖前后是我市肉鸭养殖带,年出栏达700万只左右,现九龙坡肉鸭减少40%。城郊工厂化养鸡基本关闭,不再大量发展新的养殖基地,开始划定限养禁养区,这是大都市发展步伐加快和加强环境保护的 客观必然规律 。

    3 规模养殖,比重增大

    2006 年出栏肉鸡6191.41 万只,2000 只规模以上为3780.69 万只,占61.06% ; 年存栏蛋鸡2205.09 万只,500 只规模以上为1243.67 万只,占56.40% ;年出栏肉鸭6049.69 万只,2000 只规模以上为2000.63 万只,占33.07% ;存栏蛋鸭837.34 万只,500 只规模 以上为183.23 万只,占21.88 % ; 规模养殖主要分布在:肉鸡1 万只—5 万只之间、肉鸭 2000 只—5 万只之间、蛋鸡蛋鸭 500 只—1 万只之间的居多;规模大场:5 万只—10 万只的肉鸡50 个、肉鸭57 个、蛋鸡3 个; 10 万—50 万的肉鸡7 个、蛋鸡4 个;100 万只以上肉鸡1 个;1 万只以上蛋鸭15 个。肉鸡肉鸭规模大,蛋鸭规模小。规模养殖比重依次为肉鸡、蛋鸡、肉鸭,蛋鸭。

    直辖前,种禽场由2000—5000 只逐步发展壮大,如今10 万只的父母代种鸡场达4 个,1 个10 万只规范化的祖代肉鸡场正在筹建中;并在积极谋划20 万只—100 万只的现代化蛋鸡场及其长寿2000 万只蛋(肉)鸡产业化工程,为发展规模化养殖奠定了一定基础。虽然规模养殖比重日益提高,总体看规模仍然偏小,按现代化家禽业的要求而任重道远。

    4 优势产业,区域明显

    肉鸡蛋鸡及水禽产业在1 小时经济圈呈区域化发展。璧山、巴南、铜梁、渝北等的肉鸡;长寿、巴南、合川、荣昌等的蛋鸡;铜梁、梁平、永川、荣昌、涪陵、沙坪坝、南川等的水禽,产业特点凸现,区域优势明显。

    璧山温氏不断完善“公司 +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2006 年规模户为1110 户,出栏肉鸡1876 万只,比上年增长40.05%,占全县家禽出栏数的89% ,占全市规模养殖的半壁江山,是我市具有肉鸡特色的大县。

    据铜梁典型调查,2006 年水禽、猪、鸡产值分别为4.59 亿元、4.21 亿元、2.63 亿元,畜牧总产值12.22 亿元。产值5 万元以上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户1020 户,产值为2.47 亿元。其中:水禽产值1.07 亿元,占43.26% ,占水禽总产值的23.33% ;猪产值5487.38 万元,占22.19% ,占猪总产值的13.04% ;鸡产值6720.72 万元,占27.18% ,占鸡总产值的25.64% 。其规模养鸡养鸭产值已超过生猪。实施三千万只水禽产业化工程,进展顺利,现已突破两千万只,优势明显,特色突出,是我市水禽产业大县。在垫江实施千万只肉鹅产业化工程已起动,努力建成中国“西部鹅都”,与铜梁并驾齐驱,将打造成西部最大的水禽产业化优势产区。

    5 量质并重,侧重质量

    我国是家禽业大国,而不是强国,当前我国数量基本饱和,已由质量数量并重转向重点追求质量,精品、极品开始进入市场。因重庆在全国排位靠后,走数量大发展,侧重质量大提高的道路。按照家禽品质要求鲜、香、味美,达到优质产品要求。我市有效家禽无公害产品9 个;绿色产品7 个,优质名牌8 个。白市驿板鸭、张鸭子、利君板鸭、毛哥老鸭汤、鸭棚子、恒田鸡蛋、石丫鸡蛋、黑山基等名优产品和蛋味醇香的土鸡蛋、品质较好的土鸡等都很受消费者青睐,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实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6 龙头带动,产业发展

    随着家禽业持续发展,一批国家、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及专业村和专业合作社等不断产生、壮大,带动作用增强,产业发展强劲。多采用“公司 + 农户 + 基地”的模式,组织农户进行规模化养殖,推进小区建设,构建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延伸产业链条,由粗加工逐步转向精深加工,着力打造名优品牌,实行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现简介二个典型,供参考借鉴。

    一是渝龙牧业发展公司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肉鸡示范园去年入驻养殖户32 户,年出栏131 万只,以“黑山基”为品牌,生产优质乌皮肉鸡,实现销售收入3168 万元。采取“公司 + 农户”的租赁养殖与物业化管理模式。实行“八统一分”的管理机制,采取“四到户、三赊销、两公开、一结算”的保障措施,确保了农户的养鸡效益,户平纯收入近 5 万元。为开展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施标准化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现代家禽业的发展,发挥了典范作用。

    二是白市驿板鸭食品有限公司是集屠宰加工为主的综合食品生产企业。拥有年宰杀活鸭300 万只、生猪30 万头的流水生产线各一条,1000 吨冷藏库一座。选择无污染自然生态环境较好的大足、南川、云阳等为原料基地,采取“公司 + 农户 + 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农户签定订单。实行“四统一”(品种、生产规程、产品收购标准、价格)的管理机制,把好源头关,确保了产品原料的安全性、一致性,为生产优质名牌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白市驿板鸭”始创于1870 年,至今形成了以“白市驿板鸭”为拳头产品的系列产品。其中,鸭肉干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开创了禽类肉干制品的先河。产品曾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中华最佳名小吃、农业部和重庆名牌农产品等荣誉称号。该公司在同行业率先通过了 ISO9001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了我国进出口企业资格,是重庆市首家通过“QS ”和“C ”认证的肉制品企业。年销售收入达9000 多万元,获得了重庆市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和中国机械化屠宰加工优势企业等荣誉称号。

    7 科技进步,单产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养殖环境有所改善,设施设备逐渐更新, 规模化养殖采用良种和先进技术,良种性能发挥较好,单产水平日益提高 , 效益显著。 如去年重庆发生特大旱灾,极端温度高达44.5 ℃ 的情况下,恒田蛋鸡场采用“采光式全封闭鸡舍”,高床笼养,湿帘风机纵向通风降温,良种生产性能得到正常发挥, 3.5 万只蛋鸡,每只年产蛋18 公斤,料蛋2.33 :1 ,年死淘率为10.5% ,实现了高产高效低耗的目标。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

    多年来,体系建设不完善,种禽代次低,多为父母代、结构不合理,原种场少而规模小,不配套。南川鸡、城口山地鸡、荣达蛋鸡、渝西乌鸡、四川白鹅、麻旺鸭等品种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遗传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保种场和保护区建设滞后,种苗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2 硬件设施普遍落后 健康养殖难度增大

    由于投入严重不足,造成禽舍建设不科学、不规范,条件简陋,设备设施差,防暑降温硬件设施普遍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太差。人禽混居的现象仍然存在,相互污染,不利于疫病防制,粪污处理 能力严重不足,鸡粪堆放路边现象不难可见,影响周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环境保护和 重大动物疫 病防治形势严峻,对实行 健康养殖、提高产品质量的难度增大,禽舍建筑和设备设施及环境控制按现代家禽业的要求差距甚远。

    3 规模养殖用地和融资问题突出

    全市规模养殖许多新建或扩建养殖场、养殖小区等用地艰难,审批手续复杂,尤其是大型养殖场用地难以落实。因养殖场一般无抵押物,融资非常困难,面临着规模养殖用地与融资的双重限制,生产规模难以扩大,阻碍了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进程。

    四 产业发展模式探索

    为切实贯彻落实“314 ”总体部署这一宏伟蓝图,做大做强重庆畜牧业,畜牧业在西部地区要实现大突破、跨越式发展,走向现代化。要发挥我市家禽业主要经济指标在西部地区排位靠前的优势,率先加快发展现代家禽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本着质量求生存、创新求发展的经营思路,以生产绿色、安全、放心食品为经营理念,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因此,认真进行家禽产业化发展模式探索,很有必要。

    1 高度集约化、机械化、自动化模式

    高度发达的家禽业是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养鸡业是我国畜牧业中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发展最快最好的1 个产业,规模化养禽是现代养禽业的必由之路。 如今大连韩伟集团的蛋鸡产业已开始实施1000 万只蛋鸡配套工程,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重庆可利用国内外全社会的力量和优势,引进大型企业发展特大、大中型都市现代养鸡企业,重点在1 小时经济圈内建设,采用“采光式全封闭禽舍”和 先进设备,开展现代化 养殖,重点生产绿色品牌产品,着力打造全市1 小时经济 圈家禽业经济的核心增长极,成为连接全市现代 化 家禽业的中心和纽带。

    2 标准化养殖小区模式

    由龙头企业统一集中用地,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采取“公司 + 农户”的租赁养殖与物业化管理模式。实行“统一规范,分户饲养,措施保障”的一体化产业化管理机制。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行健康养殖,实施标准化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按照产业优势,进行区域化布局,均可在“一圈两翼”推广。

    3 公司 + 农户 + 基地模式

    由养殖、加工、综合型企业为龙头,采取“公司 + 农户 + 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统一管理,分户饲养,签定订单,确保产品安全性、一致性。在无污染自然生态环境较好的库区和渝东南地区发展特色型和生态型现代家禽业,打造特色优质品牌。

    4 专业合作社一村一品模式

    依托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农民发展一村一品,有利于实现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学化和产业经营一体化,将有效地解决千家万户小规模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突出产业特色优势,重点在 库区和渝东南地区 发展一村一品,进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商标注册等,开拓市场,大力培育名、特、优、新、稀名牌农产品,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推进地方经济发展。

    5 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安全型、经济效益型的现代家禽业。依托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紧密结合一村一品模式,大力发展草禽沼果、粪蚯蚓禽沼果等多种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减少农村环境污染,推进生态循环养殖,建立优质产品基地。

    五 保障发展对策措施

    1 调整牧业产业结构 做大做强家禽产业

    家禽业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规模效益好等特点,是一个朝阳产业,在畜牧业中为第二大产业,是畜牧业的支撑。实现我市现代化家禽业大有可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大力扶持,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根据产业实际,要紧紧抓住“ 314 ”总体部署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大力调整牧业经济结构,率先加快重点发展 1 小时经济圈的特大型、大中型都市现代化养禽企业,着力打造全市1 小时经济 圈家禽业经济的核心增长极。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质名牌战略。抓好库区特色型和渝东南地区生态型的现代家禽产业。谋划打造大工程,引领和推进全市现代家禽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现代化和优质品牌率在西部率先的格局,做大做强家禽产业。

    2 改善规模养殖环境 大力推进健康养殖

    当前,禽舍建筑不规范普遍存在,不利于健康养殖的发展,与现代家禽业的要求差距甚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禽舍和改进完善老禽舍,引进先进设备,加大防暑降温和环境控制硬件设施的投入,切实改进养殖环境,达到健康养殖要求。

    3 加强禽业技能培训 培养新型养殖能手

    现代家禽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的系统工程,与大量规模化养殖人员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两低的现状极不相应,难于推进现代家禽业的发展。为此,迫在眉睫切实提升他们的科技水平。要发挥技术推广、科研、院校等部门优势,采取与龙头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相结合的办法,以培训标准化技术为核心,培养一大批新型养殖能手,才能确保现代家禽业顺利推进。

    4 建立禽业保险机制 降低禽业养殖风险

    家禽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受市场行情、疾病、自然灾害的三重影响,波动频繁,时常给养禽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为降低养殖风险,政府设立风险基金,政府和养殖户共同投保,创建“政府 + 保险公司 + 养殖户”的家禽保险运行新模式,为发展现代家禽业保驾护航。

    5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制订禽业扶持政策

    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引导扶持机制,制订系列稳定优惠扶持政策,特别要加大融资力度,落实多渠道大力支持。建立固定的产业化补助、土地流转、科技投入、低息贴息、税收减免、优质品牌奖励政策等,向优势产业、龙头企业、良种企业、大型企业倾斜, 切实履行公共政府职能,保障公共政府职能履行到位,确保现代家禽持续健康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