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 全县 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 临泉县养牛业发展 步伐,推进 养牛 业 规模化、 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5 月 2 6 日 至 27 日, 安徽临泉县畜牧局副局长李敏兰、葛飞带领畜牧局各股站负责人一行 9 人赴河南省唐河县考察学习该县养牛业发展的经验。考察组的同志一致认为,这次考察虽然时间较短,但很对题,实实在在地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启发了思路,收获很大。 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
• 唐河县 养牛业发展过程和现状
该县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尤其是唐河流域,岗峦、河谷相间,平原面积广阔,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大面积的山岗荒地和河谷湿地为南阳黄牛的生长提供了牧草资源,肥沃平原的大面积耕作既需役使大批耕牛,又为饲养提供了秸秆等饲料。在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作用下,经过千百年的培育,南阳黄牛逐渐成为体躯大、耐粗饲、品质优、数量多、役肉兼用的优秀地方品牌。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了养牛习惯,并熟悉了养牛技能。
上世纪 70 年代,该县率先在国内推广普及牛的冷配技术,实现了南阳黄牛育种史上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肉牛养殖已成为这个县一个新的重要产业。上个世纪 80 年代 -90 年代末,杂交肉牛(主要是夏洛来与 南阳黄牛杂交 )数量逐年增加, 黄牛养殖逐渐由役用过渡到肉用。在这一段时期内,该县提出了“牵着黄牛奔小康”的发展思路,肉牛育肥业开始发展起来。 1997 年以后,该县规模养牛户黄刚强先后向香港市场输送优质活牛近5万头。在他的带动下,全县先后有清真肉联厂、二联黄牛育肥场等一批企业跨入了出口创汇行列,产品打开了韩国、俄罗斯及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大门。
此后 养牛业一度 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黄牛存栏量最高时达 70 多万头,全县共建成规模饲养场、饲养小区 1280 个, 500 头以上的养牛场 30 多个,养牛业成了支撑县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头号工程”。
2000 年以后,肉牛养殖业经济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几年来,这个县黄牛的存出栏量明显下降,肉牛育肥业 萎缩,现在 黄牛的存出栏量只有最高峰时的 1/3 ,存栏主要是母牛,肉牛育肥业 萎缩到仅有几个场,原因主要是现在育肥肉牛效益太低所导致。另外,该县的加工企业也出现了吃不饱,发展困难。此后,为扭转养牛业下滑的局面, 2000 年以后,该县把工作重心转入“养母牛,发展小牛,保持基础母牛”上,着力发展母牛 “联户饲养”模式 ,把每家每户所饲养的母牛集中起来,统一建养牛场,每户 3 间房屋, 1 间储存草料、 1 间饲养员休息、 1 间做牛舍,另外房屋前有栓牛的场地和犊牛活动的场所。该县 上屯镇高庄行政村东冢自然村, 1998 年该村统一划定场地,由养牛户个人投资,集中建场养牛,他们采取“个人投资、统一建场、分户饲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联户饲养”模式,此后分别在高庄、东冢、鲁庙三个自然村建成标准化联户养牛场3个,较好地解决了农户饲养场地不足、环境卫生、技术服务、疫病防治、市场销售、偷盗等问题,创造出了备受农户欢迎又能有效促进黄牛产业健康发展的“联户模式”。 这种养殖模式 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养母牛难的问题。
3 促进黄牛产业发展的措施
唐河县为进一步促进黄牛产业的发展,扭转下滑局面,县委、县政府 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 措施 ,下发了唐发 [2005]16 号《关于 进一步促进黄牛产业 的实施意见》文件。
3.1 发展的重点: 坚持以母牛繁育为主,鼓励农户养母牛、繁小牛、出栏育肥牛。
3.2 发展的 模式: 有三种,专业村、专业户饲养繁育;农户联户饲养繁育;进行有经济实力的专业大户以标准化、规模化饲养繁育。
3.3 资金扶持: 采取信贷扶持、以贴代补的形式,由县农村信用社对母牛繁育户实施信贷支持,贷款全部利息由县、乡财政各按 60% 、 40% 的比例予以补贴扶持。
3.4 项目扶持: 向上级申报的畜牧项目一律以黄牛为主;凡争取到与畜牧相关的项目和资金一律向黄牛繁育专业村、联户饲养小区和标准化繁育场投放,其他地方一般不予考虑安排。同时,农村沼气、村村通公路项目等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关也要有重点的向专业村、联户饲养小区和标准化繁育场倾斜。
3.5 健全服务体系: 积极引导乡、村、组三级民间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组建黄牛合作总社、黄牛合作社、黄牛合作分社,为农户提供品种改良、疫病防治、技术推广、市场信息、信贷资金等系利化服务。
3.6 发展牧草种植: 每年新增牧草种植 2 万亩, 3 年累计达到 15 万亩。
3.7 加强组织领导: 县成立黄牛产业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产业规划、组织实施、督促指导、协调服务等各项工作。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组织,集中抓大户培育、小区建设、母牛繁育、牧草种植、协会建设及运行,确保黄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4 对临泉县黄牛产业发展的 借鉴 和发展建议
按照今年县委、县政府发展农业的思路,结合 唐河县 的经验,我们在下一步要突出一个中心,抓好六个关键。一个中心就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突出发展养牛业;六个关键:一是采取有效措施 调动农户养殖母牛的积极性,稳定基础母牛; 二是培植壮大黄牛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三是进一步抓好肉牛育肥业;四是政府和金融部门给予黄牛产业发展大力的扶持;五是 健全服务体系;六是发展与黄牛产业有关的循环经济。
4.1 采取有效措施。 调动农户养殖母牛的积极性,稳定基础母牛。一是培植母牛养殖专业村。建议政府选择群众养牛积极性高、养殖条件较好的村,作为养殖母牛重点示范村来抓,也采取“ 联户饲养”模式,在 示范村建立母牛养殖小区,由政府出资建设,畜牧部门在良种推广,品种改良,动物防疫,科学养殖等方面做好服务,引导他们发展适度规模母牛养殖;二是鼓励发展规模母牛养殖场。三是调动千家万户养殖母牛的积极性。
4.2 培植壮大黄牛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 我县急需大型牛肉加工企业,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肉牛产业化生产格局,推动肉牛业产业化经营。
4.3 进一步抓好肉牛育肥业。在县委、县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 我县的肉牛育肥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势头良好,规模育肥场达到 300 多个,出现了几个年出栏千头的肉牛育肥场。我们要抓住机遇,争取政策,加快发展,让 肉牛育肥业成为拉动我县黄牛产业发展的牵动力。
4.4 政府和金融部门给予黄牛产业发展大力的扶持。一是政府要对建设养牛小区和规模养牛场给予以奖代补,对黄牛改良 给予补贴,对母牛冷配实行减免收费。二是对农户养殖母牛贷款的给予贷款利息贴息。由于母牛繁殖率低,生长周期长,占用资金多,地方财政应拿出专项资金,给予养殖母牛户贷款利息贴息,减轻养殖户的贷款压力。三是为让养殖户放心养母牛,政府要与农户签订养牛被盗赔偿协议,凡是因偷盗给养牛户造成的损失,由当地政府负责赔偿部分损失,提高农户养殖母牛的积极性。四是 金融部门 降低贷款门槛。五是在与畜牧业有关的项目资金上,不仅要扶持大型的加工龙头企业、大型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而且也要支持小型的养殖企业。六是政府务必抓好秸秆利用问题。发展养牛业,秸秆是关键。麦秸禁止焚烧非常重要,政府要加大打击力度,坚决不允许麦秸焚烧。同时加大玉米秸秆青贮力度,帮助养殖户购买必备的机械。
4.5 健全服务体系。一是健全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目前,我县的 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基础设施薄弱,工作条件较差,影响养牛业的快速发展。我们要抓住今年兽医体制改革的机遇,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好。二是 健全乡、村、组三级民间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体系,帮助他们建全合作章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提高黄牛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4.6 发展与黄牛产业有关的循环经济。 开发秸秆和酒糟资源,对牛粪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在牛粪中淘金,形成了农业生态良性循环,解决了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土地增产、农民增收,在农业循环经济和生态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