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湖南竹泉山村发展生猪生产纪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9-30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72
赫山区泉交河镇竹泉山村全村1300人,有耕地721亩,山林3000亩,属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近年来,该村支部、村委带领全村群众,走符合本村实际的路子,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生猪专业村。

  规模化:70%的农户成为“专业户”

    在村民周新明的猪舍里,10头母猪和90多头架子猪头头膘肥体壮,生龙活虎。谈起那本“养猪经”,老周就一脸喜色:“现在党的政策好,各级干部好,市场行情好,养猪收入更好。”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老周每自繁自养出栏一头猪,可净赚600-700元,今年老周可出栏200头生猪,纯收入可达12万元以上。像老周这样的养猪大户,在竹泉山村比比皆是。

    与益阳阳市大多数传统农家一样,从一开始,勤劳质朴的竹泉山人同样也是伺弄耕地,然后用剩余的饭菜喂养生猪,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90年代初,以蒋秧青、蒋立明为代表的养殖户开始扩大养殖规模,带动了全村的生猪业发展,成为当时的省外贸公司的生猪定点收购点。目前,全村生猪养殖户达180户,占农户总数的70%;年出栏生猪过50头的有30多户,出栏200头以上的也有近10户;全村现有存栏生猪7000多头,能繁母猪700多头,年出栏生猪1.4万头。仅生猪一项,预计全村今年可纯赚840万元,人平达6460元。

  组织化:将养殖户联合起来

     村民周小明去年很郁闷,辛辛苦苦养殖的生猪一夜之间全部患病死亡,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老本。但今年他很快就振作起来了,因为他是竹泉山生猪养殖协会的成员,他从协会领头人蒋秧青手中赊了10头小猪,赊购了饲料,蒋秧青还负责疫病防治,生猪销售。周小明算了一笔帐,不用自己太多的本钱,今年也能够赚到6000元。

    “统一供应仔猪,统一供应饲料,统一疫病防治,统一生猪销售”的协会发展模式,是竹泉山村在经历了去年生猪发展低谷后却迅速恢复元气、并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协会领头人蒋秧青从事生猪养殖已有13年历史,目前,他本人拥有10栋猪舍,2处养殖场,有存栏生猪3000头,能繁母猪258头,后备母猪130头。去年,在区镇领导和村支部、村委的支持下,他联合全村生猪养殖户成立了生猪养殖协会,通过赊销仔猪、赊销饲料、提供疫苗等方式,直接帮助了40多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下一步,他还打算将生猪养殖协会发展成为联系更加紧密的生产合作社,更好地带领协会成员致富。

  标准化:争取每一栏都是“精养栏”

     为了推动生猪养殖业发展,村委、村支部和协会齐心合力,在全村大力推广生猪标准化养殖。村里为此专门召开了党员、组长、养殖大户会议。协会负责人主动带头改造猪舍,改造后的栏圈单间猪舍实行大间设计,装备有电风扇等调温设施,有条件的还可设置地下火道、自动饮水器等。按标准设计的栏舍,冬暖夏凉,卫生清洁,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肉猪长得快,肉质好,价格高。同时,按照标准化要求注射疫苗、喂食保健药物,增强生猪抗病能力。去年,该村喂养的生猪在生猪蓝耳病疫情的冲击下,死亡率仅1.5%,远低于其他地方。村委、村支部还积极争取到了沼气国债项目,今年全村沼气池已发展了80个,用沼气可作燃料,沼渣可作优质肥料,不仅更好地保持了环境整洁,还能减轻农民生产生活成本,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现代化:明天会更好

     竹泉山村生猪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融资难度大,据统计,全村目前需要的700多万元流动资金,90%以上是通过民间借贷形式获得的,银信部门每年仅提供20-30万元的小额信贷,无异于杯水车薪。但村支部、村委雄心勃勃,他们规划,在现有的生猪养殖的基础上,新建一个万头现代化养殖场,采用现代化的养殖方法,带动全村农民更好地发展,争创“五星村”。他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