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六方合作+保险 破解“猪”难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9-24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37
——四川省创新财政支农方式的调查之一

  编者按:

  亚当·斯密说过,良好的机制比良好的意愿更加重要,我们注意到,四川省各级财政在积极加大对“三农”投入的同时,更能够紧密结合本省“三农”的实际,选准方向,抓住重点,特别是在建立财政资金管理的长效机制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职能作用。本报从今日起,将从四川财政如何扶持养猪产业、打造劳务品牌、解决老区人民饮水难问题等几个方面作系列报道。

  就在全国闹“猪荒”的时候,四川省资阳市却出现一道奇特的风景:2005年以来,连续三年,肥猪出栏总数不降反升,成为全国猪肉市场上的生力军。

  更耐人寻味的是,一个普通农民,足不出户,在自家院内一年就能分批养成100多头肥猪,轻轻松松挣几万元钱,这个听上去仿佛是天方夜谭的故事,在资阳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资阳所辖的简阳市坛罐乡南堰村,村民钟子敏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这要归功于当地推行的“六方合作+保险”模式。

  “六方合作+保险”究竟是什么样的灵丹妙药?看看钟子敏的赚钱“模式”,您就能瞧出端倪。

  无需投入一分钱的高回报

  在钟子敏家,有一个将近100平方米的猪舍。猪舍又分为几个小间,每个小间里都卧着五六头正准备出栏的大肥猪。

  由于今年生猪紧张,肉价上涨,与往年比,每头猪能多赚到300-400元钱,钟家今年出栏的肥猪大约在140-150头猪,养猪一项,一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

  “过去一年养5头猪就不得了,现在养150头猪轻轻松松,”钟子敏说。

  人们一定要问,一年养100多头猪,钟子敏需要投入多少钱?

  钟子敏的回答是,除了盖猪舍,由政府补助一部分,个人投入几千元外,其他从猪仔、饲料到出售,所有的环节都不用投入一分钱。

  据钟子敏介绍,参加养猪协会的农民现在养猪,优质的猪仔由种畜场提供,优质的饲料由企业低于市场价赊销,生猪出栏时,企业会以高于市场价回购。

  现在,钟子敏要做的工作,就是按照科学喂养的要求,准时准量喂猪,定期请技术人员来做防疫,按时打扫猪圈卫生。由于盖猪舍时配套修建了沼气池,钟子敏现在不用再上山打柴,拧一下开关就能做饭洗澡,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和劳力。“这样的养殖,连老太太都可以轻松胜任,只要有一颗责任心就能致富,”钟子敏说。

  听钟子敏介绍,养猪是如此轻松,可谁都知道,养一头猪,从出生到屠宰,最终到走上百姓餐桌,中间涉及多个环节,也就是涉及到多方面的市场利益主体。在一环套一环的利益链条中,是谁把利益让给了农民?为什么要让给农民?各个利益主体又是如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这种种疑问,记者终于在“六方合作+保险”的创新机制中找到了答案。

  一环套一环的利益链

  所谓“六方合作+保险”机制,是在财政资金的引导下,金融机构、农业担保公司、饲料企业、种畜场、协会农户、肉食品加工企业“六方”互动发展,保险企业全程保障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

  其基本模式是:金融机构向饲料企业、种畜场、肉食品加工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农业担保公司为金融机构贷款提供一定的信用担保;饲料企业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购入粮食、以优惠价向协会农户直接赊销、配送饲料;种畜场以优惠价向协会农户赊销、配送良种仔畜;协会农户在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下饲养肉畜,订单交售给肉食品加工企业;肉食品加工企业直接收购协会农户生产的商品肉畜,并代饲料企业和种畜场向协会农户扣收赊销款项;保险企业以养殖保险为重点,全程参与“六方”的合作,帮助防范和化解防线,保障农户安全发展、稳定增收。

  讲到“六方合作+保险”的机制创新,资阳市畜牧局副局长谭伟笑称这是被“逼”出来的想法。

  养猪本来是资阳市农村的传统产业,但由于该产业容易受到疫情以及市场行情的影响,整个产业链呈现出相当脆弱的特点。如何将千家万户农民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化养殖,一直是当地政府思考与探索的一个问题。

  2005年,猪链球菌等疫情的出现是一次重要的转机。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在对疫情调查时发现,疫情容易出现的地方往往是那些阴暗潮湿,靠传统方式养殖的农村猪舍。为改变落后的养猪环境,政府决定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对农民改造猪舍进行补贴,同时为农民修建一个沼气池。可是,政府的好事做到一半却做不下去了。政府部门发现,标准美观的猪舍修起来了,沼气池也修好了,可是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仍然不高。

  问题还是出在“钱”上。

  据测算,按新修的猪舍标准看,农民养30头猪,光是买猪仔和饲料,就要几万元的成本。因此,光有一个漂亮的猪舍,没有养猪的资金,农民还是养不起猪。

  如何破解资金难题?

  当地政府部门想到了赊账养猪的思路。也就是说,由企业向农民赊猪仔和饲料,等肥猪出栏的时候,再由企业回购,扣去成本,就是农民的养猪利润。但是,企业又如何与千家万户农民打交道,谁又来保证双方的合法利益呢?

  2005年,当地政府部门决定,有选择地在一些养猪基础较好的乡村,由农民自愿,成立养猪协会,让协会来搭起农民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协会是农民自己组织的,负责人也是农民自己推选的,企业不认识农民,而协会对农民知根知底,这样一切问题就由协会出面来协调。”钟子敏说。

  解决一个问题,新的问题接着又来了。

  农民规模养猪的资金渠道解决了,可是企业又面临贷款的难题。企业资金链一旦出问题,“渠道”就成了摆设。

  可是,对金融机构而言,“有钱不敢贷”也有其道理,贷款风险谁来承担?

  在这种情况下,财政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出资成立了农业担保公司,架起龙头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考虑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保险全程参与也应运而生。

  就这样,一环扣一环,缺什么补什么,围绕生猪养殖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基本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把风险降到最小

  任何一项实验都可能存在风险,有了六方合作机制的雏形,其中也同样存在着风险,比如小猪死了怎么办?农民将来不还钱怎么办?猪肉价再次跌至低谷怎么办?

  这种种风险被资阳人概括为自然风险、道德风险、市场风险“三大风险”,对此,当地采取了更加细化的对策。

  “为了化解自然风险,我们出台了三项措施,帮农民进行规避”,谭伟说,首先是改善养殖环境;其次是落实驻场兽医制度,每个村子都配备了兽医;最后是出台养殖保险,养殖保险每头猪的保费10元,赔付额400元。10元保费中,各级财政补贴7元,农民自己出3元,目前已经大面积覆盖整个资阳农村。为什么赔付额是400元呢?谭伟解释说,因为每一头出栏猪的市场价格平均在800元,赔付一半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恶意骗赔。

  农民赊销的猪仔养大后如果不还钱又该怎么办?对付道德风险,“六方合作+保险”同样也有三招:第一招,建立协会农户评级制度,信用级别与赊销额直接挂钩。信用5星级的农户在企业的赊销额为100%,4星级则为80%,依次递减。第二招,担保与反担保。第三招,以协会为桥梁,协会与企业,协会与农户之间都进行合同约束。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养猪协会对参会农民已经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入会者必须建设有标准化猪舍,并在村子里信誉良好,都是大家信得过的农户。

  为防备市场价格风险,资阳采取了定期发布供需产品价格信息的制度,指导企业和农户进行生产。同时,为了确保农民利益,经过政府出面协调,对养猪农户实行了“两低一高”的政策。“两低”是指饲料企业按照每吨低于市场100元的价格赊销饲料,种畜场以低于市场3%-5%的价格配送仔猪。“一高”则是指肉食品加工企业以每吨高于市场600元的价格收购生猪。这“两低一高”可以为农民每头生猪增收50-80元。

  此外,协会还组建了养殖风险金,每头生猪收取8元,由企业、农户和政府共同出资。各个县成立风险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风险金进行日常管理。一旦遭遇市场风险,协会可以申请使用,使用过程进行张榜公布,方便全体村民监督。

  “影子”财政与多赢格局

  当地政府官员告诉记者,在整个六方合作体系中,虽然涉及到的都是市场中的利益主体,但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正是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职能作用,可以说,财政从头至尾像影子一样,你看不见它,但又无处不在:通过成立财政担保公司,财政资金发挥了引子作用,引导和带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利益联动;通过补贴修建新型猪舍和沼气池,转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为更多农民找到了就地创业、不出家门就能增收的门路;通过财政补贴农户进行保险,实现了农业保险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开拓了农村保险事业;通过企业和农户信用制度的建设,形成了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新格局;通过补贴保险、风险金和圈舍改造,政府转变了财政支农投资方式,真正体现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可以说在整个六方合作中,没有财政资金,没有政府的正确决策,就不可能激活整个产业链。

  由于财政等部门代表当地政府的积极参与,记者发现,在“六方合作+保险”的模式中,参与合作的每一方都认为自己是当然的赢家。

  农民说,不花一分钱,就能够从协会领到最优质的猪仔、饲料,并且分享了饲料、流通、屠宰各个环节的利润,“六方合作”使每头生猪获利价高于市场100-140元。这样不出家门就能挣钱的美事,过去做梦也想不到。

  当地的龙头企业表示,通过政府主持下的竞标以及农民养猪协会的选择,让企业优胜劣汰,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在政府这边得到补贴,在农民那里稳定了供销,在金融机构获得了贷款,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五友农牧有限公司的老总贺明平十分坦率地表示:把利益让给农民,他非常高兴,但是企业的利益并没有受到影响。让利给农民的部分,过去是让中间商拿走了。以收购一头出栏生猪为例,仅减少经纪人收购环节,就能节省10元钱。

  金融机构也没有做亏本的生意。以往金融机构不敢对农产品放贷,主要是怕风险大,资金收不回来。在“六方合作+保险”中,除了企业和农户作为第一还款来源外,还有农业担保作为第二还款来源,有风险金作为第三还款来源,有农业保险作为第四还款来源。今年上半年,仅农业发展银行就向“六方合作”放贷3.48亿元,带动了大量民间资金的投入。

  灵活多变的抵押方式化解了担保公司的风险,农业担保公司通过拓展业务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2003年农业担保公司的资产为1419万元,到了2007年8月增加为1.3亿元。截至今年8月底,农业担保公司已累计提供担保近7.8亿元。

  “六方合作+保险”促使资阳的生猪市场蓬勃发展,截至今年6月,资阳市出栏生猪354万头,全市参加合作的肉食品加工企业3户、饲料企业7户、种畜场16个、养殖协会91个,带动养殖户2万余户。与全国其他地方猪肉告急的情况不同,今年资阳市的猪肉不仅不短缺,还向市外调出不少。更难得的是,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肆虐的时候,资阳市的母猪数量不降反升,比去年同期上升12.2%。

  在六方合作中谁是最大的赢家?记者曾问一位当地的财政干部,该干部表示,谁都是赢家,但由财政等多个部门所代表的资阳市政府应该是最大的赢家,因为六方合作加保险的合作机制让资阳在全国生猪市场普遍紧张的时候,异军突起,以规模效应和优质猪肉为资阳赢得了信誉,赢得了品牌,让全市人民受了益,更为今后如何发挥财政资金在支持“三农”方面的作用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资阳猪肉,就是放心肉,我们要进北京奥运会,要走向世界。”在当地,我们经常听到资阳人发出这样的豪言壮语。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