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补栏热”需防猪贱伤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9-13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76
    近来,受多项生猪生产扶持政策的影响,扬州地区生猪养殖开始升温,宝应、高邮养猪户纷纷增加补栏数量,一批大规模的生猪养殖项目也陆续上马。生猪养殖一路上扬值得高兴,但“猪贱伤农”的教训应引起政府和养殖户的防范。
    9月3日,记者从扬州畜牧兽医站了解到,虽然夏季天气炎热且不在母猪繁育期,不适合补栏,但7月份该市生猪补栏量仍达到了2万多头,8月份预计还有所上升,而且这一数据仅是当地规模养猪场的统计数字,尚不包括小养殖户和散养户。

    “扬州生猪年出栏量正常应在150万头至200万头,目前尚可看作恢复性增长,但以后就难说了,不排除来年又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扬州畜牧兽医站负责人表示,一般肥猪养到90公斤以上才出栏,按现在的出栏价能卖到1500元,利润在400至500元。而目前当地20斤至25斤的苗猪售价也涨到了每斤12元,是低谷时期的两倍还多,此时补栏成本很高,如果未来出栏价走低,养殖户出售时机掌握不好,就有可能亏本。

    扬州价格监测中心的数据表明,8月20日起,随着生猪供应量上升,该市生猪出栏价已从最高价每100斤750元下调至680至720元,出栏价出现下行趋势。

    宝应范水镇养猪户芦玉河今年补栏时就很小心,主动控制了规模。“现在一头三元猪苗猪花费240至300元,养到90公斤以上最起码需6个月时间,饲料、兽药等养殖成本怎么也有六七百元,出栏价最起码要达到每百斤550元才不至于亏本。现在很多大型养猪场都在补栏,他们规模大,成本比我低,如果我和他们一起补栏,出栏再比他们慢,到时我就可能亏了。”芦玉河的应对之策是,必须抢在大户“出货”前将手中的猪出手,如果没有成功,也必须抢在出栏价低于成本价前出手。

    很多养殖户反映,这两年经过市场“摔打”,他们已开始注意分析市场,但是诸如全市生猪存栏量、分时段的出栏量、母猪存栏量这类可以用来判断出栏价走势的重要信息,他们难有渠道获悉。特别是像芦玉河这样的小户、散户,只能跟着大户走,尽量做提前量。

    有关人士建议,虽然当前头等大事仍是保证生猪恢复生产和市场供应,但政府部门应注意分析本地市场,对总体养殖规模作适当调控,适时发布生猪出栏量、母猪存栏量等相关信息,保障市场供求信息畅通。到生猪出栏高峰时,政府部门应积极防范因出栏数暴增可能引起的出栏价暴跌,可考虑采用“旺储淡销”或者保护价收购的办法,稳定生猪出栏价格,保护养殖户利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