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对活禽打上“二维码”不要误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12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178

 

这是一则颇值得思考的新闻。昨日《贵阳晚报》报道,贵阳数字化禽蛋配送中心10月30日正式开业,顾客只要扫描活禽脚上的二维码脚环,就能在手机客户端查询活禽从养殖到销售的相关资料。这本是让贵阳市民吃得放心的举措,但推行一周,活禽“二维码脚环”陷入尴尬——市民不买账,商户有怨言。为啥呢?据商户介绍,把鸡杀死后要把二维码脚环取下,而且根本没人扫描;此外,给活鸡套这一“装置”时更是麻烦,所以大家都不愿使用这个“高科技”。记者观察发现,来菜场购物的主力均在40岁以上,都对“二维码”比较陌生。不少市民说,如果鸡有问题,宁愿直接来找卖鸡的摊主。也正因为此,有人认为,这反映了民众食品安全意识的淡薄;有人觉得,贵阳此举太新潮,不接地气……不可否认,大家说的都是现实情况,只是去菜场买个菜,谁耐烦用上如此的“高科技”?吃得放心,是老百姓时下最关注的问题。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更是社会的一致呼唤。而如何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和完善食品溯源制度。

因而,在笔者看来,如果这中间没有其他的利益牵连,此举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事实上,给活禽套上脚环,打上二维码,其实并不是要求人们都去扫描其脚码,查验所买的鸡鸭活禽究竟是怎么出生的,又是怎么喂养长大的,而是从源头防范食品安全出问题而建立的一种追责机制。而从现实来看,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起这样的追责机制,显得尤为必要。近些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甚至是民众心理恐慌的食品安全事故,因为无可溯源,最终没能深究下去。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对于每一种食品的生产,都有完整的溯源机制,那一旦出现问题,不但可以及时从源头召回产品,把问题食品对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更能够追查问题到底出现在哪个环节,该由谁承担责任。这些年里,有民众不断呼吁,对于农产品要实行“实名制”,其深意就在于要从源头开始真正保护好人们的“餐桌安全”。现在,面对各地各级监管部门的积极探索,比如给活禽戴上“二维码脚环”,我们不能误读,更不能大泼冷水。当然,需要提醒的是,相关部门也不能由此患上“科技依赖症”,认为只要用上了“高科技”,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最好的监管,更在于责任意识,科技,毕竟只是辅助手段。相关阅读:《活禽溯源系统遇冷:二维码 商户顾客都嫌麻烦》《活禽戴二维码脚环 手机一扫知“身份”》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