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四川建设无公害畜产品大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31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28
    四川是全国畜牧业大省,畜牧业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全省出栏猪、牛、羊、禽分别达到8904.8万头、369.9万头、2562.5万头、12.1亿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979.8万吨、161.5万吨、60.7万吨。生猪、水禽存出栏、肉兔出栏、蜜蜂存栏及肉类产量等均居全国第一。2005年末产值达到1230.1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0.1%,畜牧业成为全省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

    重新定位畜牧大省发展方向

    《四川省畜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十一五”期间,四川省主要畜产品产量在保持持续增长的同时,要求畜产品基地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积极引用ISO系列标准认证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与无公害畜产品行业标准相配套的技术规范类标准,健全和完善无公害畜产品产地使用的投入品标准体系。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建立一批与生产基地紧密结合的快速检测站,加强兽药生产企业GMP认证和饲料生产企业管理,加大对饲料、兽药的检测检验和畜产品中药物残留的监测力度。加快推进无公害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追溯和承诺制度。预计到2010年,四川省出栏生猪、牛、羊、兔和小家禽分别达到10700万头、500万头、4000万只、2亿只、17亿只;实现肉蛋奶产量1500万吨、210万吨、100万吨。

    近年来,四川省依据《纲要》在畜牧业发展中注重产品结构调整,传统的畜牧业正逐步走向现代畜牧业,无公害畜产品基地、无公害畜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让全省优质畜产品的生产得到迅速提升。关注食品健康,注重畜产品安全,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中,该省涌现出一批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的典型地县。

    宜宾无公害肉兔养殖拎起全县农村经济

    宜宾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境内饲草、饲料资源十分丰富,肉兔养殖是传统项目。2002年起,该县以发展无公害肉兔基地和产品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突出比较优势,狠抓科技推广,强化质量控制,使全县无公害肉兔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基地于2003年通过省认定,2004年无公害兔肉产品通过农业部认证,全县肉兔出笼量从1998年的68万只猛增到2006年的500万只,占整个宜宾市总量的一半以上。

    计划启动之初,该县就成立了无公害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遵循环境优先、远离工业污染和突出养殖特色的原则,对全县无公害肉兔产地作了科学的规划,形成了以高场祥和兔场、蕨溪肉兔家庭牧场、县种兔场为示范场,带动内蕨溪、高场等18个乡镇建立无公害肉兔产地的区域布局。完善基层服务体系,规范乡镇兽医站管理。按无公害要求落实动物防疫措施,加强动物产地检疫,确保产地检疫率达到100%,保证从签约养殖场户售出的产品都能达到无公害标准。2006年1月,宜宾汇宝公司(冻兔厂)正式获得欧盟卫生注册,取得产品出口欧盟资格。

    2006年,该县共出笼肉兔500万只,其中鲜销200万只,汇宝公司加工出口300万只,全县肉兔养殖实现产值8000万元,利润2000万元,带动了全县362个村、45万农民发展肉兔养殖。

    乐山五通桥鸡协率农发展无害蛋

    乐山市五通桥区养鸡协会以“基地+实体+农户”的运作模式,带领养殖户发展蛋鸡生产。他们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传统养鸡业的技术改造、品种结构的优化、无公害鸡蛋标准化生产的技术开发和企业化管理,提高了鸡蛋产品品质和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确保农民增收,全面推进了全区蛋鸡业产业化进程。

    几年来,全区农户累计投入技改资金4505万元,新建、改造鸡舍208幢,配备自动饮水、光控、喷淋降温等设施,全区养鸡生产条件全面改善,基本实现了集约化养殖。在生产中,他们实行了统一供种、供料、供药(疫苗),上门技术服务的多功能服务体系;在销售上,实行了统一品牌、包装、营销、销售的营销体系;统一由协会担保的联户共保信贷保障体系,彻底解决了农民技术掌握难、资金筹集难、产品销售难的三大难题。他们在标准化生产的全过程中,严格按《无公害蛋鸡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要求消毒、免疫接种、安全用药、弃蛋、无害化处理、记录记载,同时实施饲料、兽药专供。2006年11月,全区适度规模蛋鸡养殖农户达到376户,存栏规模达到170万羽。产品成为西南地区首家得到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畜产品。

    5年来,协会营销鸡蛋8.96万吨,鸡肉9361吨,向市场提供优质鉴别母雏1926万羽,组织销售饲料5.34万吨,组织销售疫苗8327.6万羽份,创产值3.6亿元。他们注册的“禽歌”牌无公害鸡蛋平均销售价格在成才市场达到8元/公斤,高于普通蛋2.75元/公斤,无公害生产使蛋鸡每只平均赢利20元以上,家庭人均纯收入突破12000元,是全区人均纯收入的3.8倍。

    甘孜高原特色畜产品“野味”浓

    甘孜藏族自治州,拥有天然草地1.4亿亩,理论载畜总量为1493万个羊单位。当地有耐粗耐寒抗病力强的牦牛和藏系绵羊、山羊等优势畜种和享誉全国的九龙牦牛和独具特色的藏猪、藏鸡和丹巴黑绵羊等地方品种,这些特色畜禽全州存栏量达458万头只,其肉质以无污染、无劳役、半野味而著称,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近几年来,该州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加大基地建设力度。按照“优势产品区域化、大宗产品规模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的原则,各县努力发展各具特色的牦牛、山羊、藏猪、藏鸡标准化商品生产基地。“十五”期间,该州已完成了第一个畜产品(奶酪酥)标准的研究和发布。目前,该州有8个县的21个畜禽生产基地被命名为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据统计,全州饲养牦牛、羊达500个羊单位以上的养殖户已达到7986户。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