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南宁新增23个“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31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83
    近日,由广西科技厅下达的“瘦肉型猪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专家鉴定,南宁市新增了23个“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这些养殖基地每年将有约20万头生猪供应市场。

    每年养殖约20万头“无公害”生猪

    近日,“瘦肉型猪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着广西新增一批“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其中,南宁市新增有23个“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每年将有约20万头肉猪供应市场。这些基地生产的“无公害”生猪将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指定供应生猪来源。

    “无公害”指食品的质量安全,这样的“安全”系数有多高?“要想挂上‘无公害’这个牌子,需要达到的各项生产指标都有严格的要求。”广西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副调研员吴坚新介绍说,在养殖场地选择上,周围的空气和水源都是经过严格的检测,符合养殖标准才可建立;喂养的饲料,都是选自“无公害”的农副产品玉米等,并进行规范的配方养殖;一旦生猪出现病情,在选择兽药使用、兽医防疫上,都是采用药物残留于猪体内最少的药物,并且在档案里严格的标明生猪出栏上市推迟的具体天数。

    给生猪建立“档案”记载出栏过程

    有趣的是,这些“无公害”生猪都有一个自己的“档案”,在这个被技术人员称为“生猪质量追溯体系”里,记者看到,“档案”里记载生猪的编号,还表明了其“父母”的编号,甚至吃的饲料来源单位以及配方,“出生”日期……这些就成为了生猪的档案内容。

    吴坚新说,有了生猪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约束,如果生猪上市出了问题,那么根据产品的可追溯信息,监管部门可以很快找到源头,找到问题所在,及时控制或召回、销毁同类的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将这些信息告诉消费者后,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据悉,该项目实施三年,鉴定组的专家们认为,采取严格生物安全措施和疫病检测与净化综合防控技术,建立健康的核心种猪群;通过测定背膘厚度确定母猪日粮喂量;利用频率分布法提高母猪繁殖率几方面的成果是本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建议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并尽快建立生猪质量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瘦肉型猪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