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毕节城郊的毕节市流仓桥办事处,是毕节市民的“菜篮子”,这里不仅蔬菜种得好,而且养猪业一直发展很好。据统计,全办事处现有生猪存栏为8272头,繁殖母猪247头,今年已出栏肥猪8742头。以生猪为主体的畜牧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的30%。一批养猪大户,成为养猪业发展的支撑点。
猪价时涨时落,市场风云变幻,这里的养猪大户们在当地政府防疫、信息等方面的工作支持下,用各自的“养猪秘方”抗击市场风险——
周国敏:
以加工业带动养殖业
周国敏属于流仓村的养猪大户,他从1993年搞养猪以来,一直没有间断过。为了扩大养猪规模,2005年,他转战到毕节市朱昌镇,投资110万元,建成了占地20多亩,规模为年存栏母猪400多头,存栏商品猪800多头的养殖常谈及养猪的过程,周国敏说,是从搞加工业开始——
“我以前做漆米、芸豆、大蒜的外销生意。1990年,我收购了400多吨漆米,由于市场滞销,在贵阳摆了3年,我通过在全国各地考察,觉得漆腊油在国内很有市场,于是就开始搞起漆米加工。由于加工中产生了大量的漆枯,丢了觉得可惜,就配套了养猪。从1993年开始一年两百头左右的商品猪发展到目前的120头母猪,400多头商品猪。”
“养猪要找钱,不仅靠市场,而且要靠节约成本。我目前的养猪饲料主要是搞加工业产生的副产品。我每年要加工漆腊油250多吨、洋芋2000吨、菜籽油200多吨,所产生的副产品全部用来养猪。经过核算,加工业产值达280万元,养殖业产值达130万元,每年除掉成本外,可以获得30多万元的利润。”
谈及去年猪价低,养猪是否亏本的问题时,周国敏说:“去年确实亏了20多万元,但不单怪市常主要是我前年收的漆米少,养猪缺乏原料,只好到市场上买,增加了成本,加上我购进的猪种肥肉多瘦肉少,不适应市场需求。即便这样,我搞加工业找钱,可以弥补这个损失。如果因猪价低而及时把养的母猪处理掉,今年就会错失猪价好所产生的利益。”
谈及养猪的防疫问题,周国敏说:“严格按照疫病防治的要求办,主要是靠流仓桥办事处的兽医人员郑德群经常无偿上门服务。”
熊恩红:
烤酒种菜并举
节约养猪成本
家住流仓桥办事处碧玉村的熊恩红已经有17年的养猪历史。用熊恩红的话说,自己只有1亩多土地,种粮肯定不够吃,纯粹种菜卖最多是耗子舔米汤——勉强能糊嘴,于是就种菜作为养猪的青饲料,煮酒产生酒糟养猪。
熊恩红从1990年开始煮酒养猪以来,规模最大的时候年出栏200多头,最少的时候也有五六十头。不管猪价涨落,熊恩红都从没有亏过本,只是赚多赚少的事情。“煮酒尽管不赚钱,但却可以赚得酒糟喂猪,青饲料则靠自己的地里出,解决了饲料问题,养猪的市场风险就不大。”熊恩红说,养猪如果饲料全部靠从市场上买,风险就大,赢利和亏本就说不清楚了。
尽管去年猪价低,熊恩红仍然出栏130多头肥猪,利润7万多元。今年已出栏70多头,利润4万多元。“养殖业规模大效益就要好些,我主要是缺乏资金搞圈舍,否则还要把养猪规模扩大些。”熊恩红说。
武熙熙:
种养加一体化
抗击养猪风险
年龄不到30岁的武熙熙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静,不像“自己动手”的养猪专业户。果然一了解,武熙熙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分配在毕节地区农科所后,减薪留职出来发展养猪业。谈到养猪如何抗击市场风险,武熙熙说:“要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一体化,降低养猪成本,抗击市场风险。”
武熙熙减薪留职已有7年。“我一参加工作就分在农科所,我的兴趣不在于坐办公室或专心搞科研,于是就减薪留职去创业,最初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与人合伙创办了毕节市绿源果酒酿造有限公司,生产适合毕节市场的果品酒。由于酿酒产生的酒糟和荞麦、水果废料出卖价值低,我们就将这些下脚料烘干制成粉末,用于养猪。”武熙熙介绍,搞养猪开始于2005年,利用毕节地区农科所闲置的养猪场作场地。尽管去年猪价低,武熙熙的养猪场仍然销售了2000多头仔猪,出栏了70多头商品猪,利润7.8万元。目前该养猪场已经形成有100头母猪,年出栏肥猪500多头、仔猪2000多头的养殖规模。
养猪需要青饲料,武熙熙就租用农科所的土地种植优质牧草。“通过租地种植牧草,养每头猪可以节约150元到200元的成本,加上饲料不花钱,防疫有地区牧科所、农科所作保障,养猪只赚不亏。”武熙熙说,猪价好时可以买饲料配合,缩小养猪出栏时间,猪价不好时就用酒糟和牧草吊着喂,减少投入,增加出栏时间,等猪价好时再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