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关于当前我市生猪产销和定点屠宰情况的调查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14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12
近几个月来,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我市生猪和猪肉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各方对此相当关注。为切实了解我市生猪生产状况,做好当前和今后的生猪定点屠宰和猪肉市场供应工作,根据《湖南省商务厅关于开展全省生猪产销和定点屠宰专题调研的紧急通知》精神,我们于7月下旬组织市辖四县(市)屠宰管理部门,通过实地调查、开座谈会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市生猪生产和定点屠宰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 生猪生产及存栏结构情况

  2007年6月末,全市生猪存栏261.56万头,比上年同期下降22.64%。其中母猪34.16万头,同比下降29.58%;仔猪69.43万头,同比下降15.86%;育肥猪157.97万头,同比下降23.55%。从头重结构看,25公斤以下的56.02万头,同比下降15.54%;25—50公斤的59.58万头,同比下降10.71%;50—100公斤的60.54万头,同比下降12.87%;100公斤以上的20.93万头,同比下降43.92%。分县(市)观察。宁乡县存栏减少最多,降幅达60%;浏阳市降幅不很大,但农村生猪养殖空栏户达40%—50%;长沙县虽然存栏数同比增长,但存在囤猪惜售现象,导致出栏减少,据调查,该县路口、高桥、福临等几个乡镇2007年6月末肥猪出栏同比减少18.9%以上。

  特征:存栏下降、空栏上升、出栏减少。

  二、生猪养殖、流通环节成本情况

  (一)生猪养殖成本情况

  目前,散养农户养殖每100公斤土杂猪和良种猪的成本为1082元和1092元。其中仔猪成本(约20公斤)土杂385元,良种415元;饲料成本土杂567元,良种547元;兽药成本土杂27元,良种30元;土杂猪利润328元,良种猪利润383元。

  专业养殖户每100公斤土杂猪、良种猪的成本分别为1047元和1075元。其中仔猪成本土杂363元,良种430元;饲料成本土杂547元,良种548元;兽药成本土杂25元,良种23;土杂猪利润363元,良种猪利润395元。

  特征:生猪饲养效益可观,良种猪盈利高于土杂猪盈利,专业户效益好于散养户效益。

  (二)流通环节成本情况

  目前,我市城区生猪定点屠宰厂流通环节成本构成情况为:

  1、生猪收购成本:每50公斤均价土杂猪687元,良种猪752元;

  2、活猪运输成本:每头运费15元,损耗14—15元;

  3、屠宰税费成本:每头国税11元,地税5元(两税已暂停在屠宰加工环节代征),工商费9元(含屠宰管理1元),检疫费5元,加工服务费13元,合计43元,目前实际为27元;

  4、鲜肉运输成本:每50公斤鲜肉运费5.5元,损耗14—15元;

  5、其它支出:生猪活体检疫费每头3元,部分在收购环节需支付经纪费每头5元以上,在屠宰加工环节需支付洗车费每车5元,动检消毒费每车10元;

  6、附产品折价:每头猪附产品折价130—150元,平均142元。

  7、销售价格:每50公斤肉品批发均价土杂猪为962元,良种猪为1042元;每公斤鲜肉零售均价土杂猪为24.5元,良种猪为26元;

  8、盈亏估算,根据以上数据,平均头重按调查数据87.5公斤,出肉率按土杂猪64%、良种猪66%估算,批发商经营基本持平或微亏;每公斤批零差价土杂猪为5.26元,良种猪为4.91元。

  特征:批发经营困难,零售商获取的批零价差较大。

  三、目前猪肉市场供应情况

  7月1日至7月27日,我市城区生猪定点屠宰日均上市量1552头(其中外来肉折算520头),比去年同期的1944头(其中外来肉折算375头)下降20.16%。我市于7月20日开始实施暂停在定点屠宰环节代征生猪产品国、地两税及鼓励外地冷鲜肉经营企业增加上市量两项政策后,大部分经营企业反应良好,四家定点屠宰厂宰杀量有一定回升,日宰杀量由7月19日的不足800头回升至1000余头,但总量上定点屠宰放心肉日均上市量只有1600头左右,与市政府日均2000头的目标存在差距。主要原因一是外来冷鲜肉上市量较前减少。对比政策出台前后的日均投放量,7月20日至7月27日为458头,7月1日至7月19日为546头,经营企业反应,分割冷鲜肉成本相对较高,加上收猪困难,在前段时间就有减少上市量的计划。二是暂停代征国、地两税,对已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经营者没有激励效果。这部分经营者一直专供超市,在超市压价等因素制约下,亏损增加,不得已减少供应量。三是收猪困难。我市宁乡县、长沙县均是有名的生猪养殖大县,但目前因收猪难,经营户不得不到地区以外收购,导致运输成本继续增加。经调查,我市城区定点屠宰企业目前生猪来源结构是:本地区占56%,省内市外占20%、省外占24%,外省主要来自湖北、贵州。

  特征:肉价高,供应偏紧,市场基本平稳。

  四、生猪疫病及防控情况

  今年以来,部分地区再度出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市政府于5月21日召开专门会议,通报了有关生猪疫病情况,提出了防控工作要求。我市城区目前没有出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生猪疫病,但我们始终没有放松生猪疫病防控工作,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防控工作的严峻形势;二是牢牢把握防控工作的各个环节,对定点屠宰厂重申严把生猪进厂关、肉品出厂关、消毒关和无害化处理关,实行防控工作责任制,明确厂长为第一责任人;三是坚决打击私屠滥宰不法行为,实行日常检查与重点打击相结合,6月2日晚,在雨花区政府统一协调下,由雨花区工商、商务、城管、公安和市屠宰管理执法大队等部门组成近百人的执法队伍,对雨花区洞井镇天华村的私宰窝点进行突击取缔,一举收缴私宰肉1吨及待宰猪32头;四是强化检疫措施,要求头重60公斤以下的生猪不得上线宰杀,发现有体温升高迹象的生猪,立即隔离观察等等。动物防疫部门上半年共检出并无害化处理各类病猪672头,销毁病变脏器3930公斤,瘦肉精抽样6114个,检出阳性并处理6头。

  五、猪肉价格分析和走势预测

  (一)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经过近几个月的持续上涨,目前我市猪肉价格处于历史高位,此轮猪肉价格上涨,正如业内人士分析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供不应求。其一、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8月份部分地区发生生猪疫情,养殖户为减轻或避免损失,宰杀母猪、 贱卖小猪,导致今年上半年生猪存栏和出栏数量严重不足。其二、今年部分地区发生生猪蓝耳病等疫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担心染疫带来的风险损失,养殖户在当前价格高企,养殖利润增厚的情况下,仍不敢大量补栏。其三、由于饲料价格上涨过快,加大了养殖成本,对生猪供应产生不利影响。除了这些原因,造成我市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主要还有:活猪外销因素。我市系生猪产地,同时销往珠三角地区相对湖北、河南等省具有地理、品质优势,外地在我市大量收购,加剧本地猪源紧张,助推价格扬升;劳动力成本因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象相当普遍,促使农村劳动力工价上升,据望城县反映,当地已涨到70元/工日,有“养一头猪不如打一天工”之说。同时劳动力转移使农民由生产者(养猪)转变为消费者(吃肉)。

  (二)猪肉价格走势预测

  1、下半年猪肉价格仍将维持高位运行。一是生猪生产周期较长,从母猪产仔到猪肉上市,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而目前生猪存栏不足,因此猪肉供应偏紧的问题在短期内不可能彻底解决。二是受仔猪成本、饲料价格、劳动力、存栏结构及养殖收益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生猪出栏量近期内不会大幅增长,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改观。三是活猪外销有增无减,长、浏、宁等县(市)经调查均认为,本地生猪外销广东已有多年历史,长沙县的数据显示,该县生猪外销率在65%以上,随着广东需求量加大及可能采取的优惠政策,将进一步造成本地猪源紧张。

  2、我市猪肉市场供应不会出现严重短缺。一是虽然生猪存栏同比减少较多,但仍有一定规模,存栏结构尚属合理,因此生猪出栏不会出现断档。二是虽然目前肉价较高,但并未超出可承受范围,市民消费心理日趋成熟,市场反应平稳。三是市场繁荣,可供选择的品种多,部分市民开始适量减少猪肉摄入,转向鸡、鸭等禽类产品,鱼、虾等水产品的消费。四是市政府已开始对低收入家庭实行补贴。因此猪肉市场供应不会出现严重短缺。

  六、降低成本,稳定市场的措施以及建议

  (一)已经出台的措施

  1、暂停在屠宰加工环节代征生猪产品国、地两税;

  2、鼓励外地冷鲜肉经营企业增加上市量;

  (二)加强肉品市场监控,制定应急调控预案

  为防止我市猪肉市场可能出现的进一步的价格暴涨,确保市场的基本平稳和人心安定,制定应急调控预案,视市场情况分步骤适时启动。

  1、稳定肉品市场供应总量,动员生猪批发企业多收多宰,上市销鲜,力争放心肉品上市量日均达到1800-2000头。

  2、在现有冷鲜肉经营企业中,部分试行冷鲜边肉直接上市销售,经增加市场肉品供应总量;

  3、对按一般纳税人资质定向供应超市肉品的经营企业,在确保超市供应的同时,准许其扩大宰量直接供应农贸市场,并相应暂停在屠宰加工环节代征国、地两税;

  4、对生猪批发企业收购生猪实行奖励性措施;

  5 、减免在屠宰加工环节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6、动用市级肉食储备商品投放市场。

  (三)建议

  为稳定当前生猪和猪肉市场供应和价格,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7月16日推出了8项措施,要求努力稳定生猪生产供应和价格,保证猪肉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业内人士提出了加快适度规模饲养和养殖小区建设,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推进标准化规模饲养、清洁化健康养殖和组织化合作经营,加大对生猪生产扶持力度,实行母猪饲养补贴和疫病死猪补贴,加强猪肉市场预测和预警工作,这些措施和建议,有些我们需要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有些也是我们想要提出的,这里不再重复,仅提出如下两点:

  1、建议由物价部门牵头,会同工商、商务等部门,加强成本测算,确定合理的价格浮动区间,在一定时期内,在媒体和农贸市场及超市公示猪肉零售指导价格,以遏制猪肉价格的非市场性和非正常性大幅波动和上涨,打击哄抬物价行为。

  2、增加投入,切实建立起生猪市场信息体系,降低由于信息传导不畅造成的“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交替出现的同期性波动幅度,防止生猪市场出现大起大落。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