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猪周期”效应或产能显隐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4-21  来源:理财周报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45
核心提示:  猪周期理论近年来受到业内人士重视。理论认为,由于上一轮生产过剩引发下一轮生产不足,猪市形成循环波动,通常3年为一周期

 

   “猪周期”理论近年来受到业内人士重视。理论认为,由于上一轮生产过剩引发下一轮生产不足,猪市形成循环波动,通常3年为一周期。

截至4月11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至13.58元/公斤,短期跌势延续。有分析师认为,猪肉价格的下行通道已经开启,而调整周期预计会长达2-3年。资料显示,1995-2011年我国生猪价格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最短36个月,最长48个月。

业内人士指出,按照“猪周期”理论推算,2011年生猪行业高盈利,也将对应一个母猪补栏高峰期,由此导致供求关系发生变化,2012年价格下跌,2013年行业进入亏损。

“补栏的数目和补栏高峰期是不确定的,2012年价格下跌不可能。”民族证券的分析师刘晓峰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表示,目前生猪养殖企业面临着土地、资金、环保和人力等多方面的压力。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市场空间难以实现饱和。

近期雏鹰农牧股价上涨明显,主要受年报利润强劲增长、一季报预期向好等因素影响。财通证券分析师杨琪表示,雏鹰农牧短期经营面临全行业产能过剩挑战。

报告称,截至2012年2月,全国能繁殖母猪头数已经上升至4949万头,接近2009年上一轮养殖周期的峰值4987万头,未来国内生猪产能过剩是大概率 事件。虽然2011年二元母猪的销量和价格均上涨不多,规模较小的养殖户补栏热情不高,但是具备工业化养殖体系的大规模养殖户补栏非常积极,今明两年生猪 养殖类上市公司仍然可能面临全行业产能过剩的挑战。

雏鹰农牧在近期公告中表示,新建的养猪场通过内部渠道消化生猪。通过延长产业链进入下游屠宰环节,以减少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