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莱西市强化措施实施无缝隙监管 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4-05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64
一、以推广“九联模式”为抓手,开展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把好养殖关
2000年,青岛九联集团率先引进国外先进的现代化肉鸡养殖技术,创立了“公司+合作联社+养殖农厂”的“九联模式”,以股份形式建设标准化肉鸡养殖基地。省委主要领导作了重要批示,在全省推广“九联模式”,中央办公厅也以“参阅件”的形式进行了推广。近几年来,莱西市以此为契机,积极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开展标准化生产。
  一是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实现畜禽养殖“退户进区”。突出实施了“三化”:
  场房建设标准化。突出抓了大规模、高起点、高效益、生态型的现代化养殖小区建设。2006年新建的36个肉鸡养殖小区中,90%以上为大型标准化鸡舍,采用自动化控制,冬暖夏凉,非常适合鸡的生长需要,鸡群得病少,用药少,无药残。目前,全市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860多处,畜禽规模养殖比例达到90%以上。
  畜禽品种优良化。奶牛全部采用引进的国内外良种冻精配种,品种改良面达到85%;全面推广了英国PIC良种配套瘦肉型猪;世界著名的波尔山羊、无角多赛特等良种羊相继引进推广;蛋、肉鸡的良种普及率更是达到了100%。
  饲料兽药安全化。全面推行基层监督人员监管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工作机制,对全市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实行网络化管理。强化了对兽药、饲料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对畜禽养殖场、户用料、用药情况的监管,经营业户、养殖企业所用兽药均为通过GMP认证企业的产品,避免了经营、使用假、劣兽药、违禁兽药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投入品的质量安全。对出口养殖场,由市级官方兽医直接监管,严格控制用药、用料,严禁使用违禁药物的添加剂,严格控制停药时间,确保达到出口标准。
  二是建设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定单畜牧业。通过龙头企业自身投资或带动农民建设养殖基地,可以统一原材料供应,统一生产标准,可以通过合同的形式约束养殖户的用药、用料,有效地防治动物疫病,是提高畜产品质量、发展出口创汇型畜牧业的重要措施。为此,近几年来,莱西市先后引进、扶持建设了青岛雀巢有限公司、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万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波尔旺肉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希杰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现代化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奶牛、肉鸡、生猪、肉羊、肉牛五大畜牧业产业化体系,带动1.2万个农户养殖定单奶牛,4500个农户养殖定单肉鸡,4000个农户从事生猪规模养殖,500个农户发展定单式肉羊养殖。企业自身投资建设了38处现代化肉鸡饲养场,建设标准化鸡舍436个,年出栏标准化肉鸡6000万只,全部达到出口标准。建设1处标准化生猪育肥场,年出栏肥猪10万头,1处现代化肉牛育肥场,存栏1000头,年出栏高档肉牛3000头。青岛雀巢有限公司从第一次收奶就严格控制鲜奶中的药物残留和微生物含量,教育引导农民生产能够满足企业加工需要的优质鲜奶,使莱西迅速成为全国著名的优质奶源基地。
二、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保证养殖业健康发展,把好防疫关
  根据近年来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发展的新特点,积极开展“防、监、检”三位一体的标准化动物防疫工作,创新、完善了“防疫体系健全化、免疫程序标准化、监管机制规范化、检疫监督制度化”的动物防疫模式,动物疫病防控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一是建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市级”在市畜牧兽医工作站、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的基础上,成立了莱西市动物卫生监控中心,投资360多万元,建设了中心化验室,配备了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被省畜牧办公室作为样板化验室在全省推广。中心常年进行动物疫情检测、动物免疫抗体检测和畜产品药残检测,建立健全了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镇级”成立了7处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配齐了畜牧兽医执法人员,增强了执法手段。“村级”于2005年公开选配了890名村级防疫员,建起了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村级防疫员队伍,常年工作在动物免疫、协检及对动物的调入、调出进行监督管理的第一线。
  二是严把“七关”,实施标准化免疫。将整个免疫工作确定为7个环节,即“七关”,分别为培训关、疫苗关、注射关、消毒关、督查关、监测关和补免关。对每一“关”,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工作措施到位。通过抓好“七关”,有效地提高了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突出抓了规模养殖场的免疫。对规模养殖场免疫,严格落实了“三到场制度”,即免疫时,镇政府包村机关干部、村干部和村防疫员必须到场监督,免疫结束后,由养殖场负责人和上述3人在免疫档案上签字。
  三是实施“双线”监管,保证监管质量。落实了“双线”监管责任制,对动物的调入、调出、免疫、检疫、消毒、用料、用药等进行全过程无缝隙监管。“行政线”:对全市规模养殖场,按照区域分布、规模大小实行市、镇、村分级监管。“业务线”:以基层动监站为主体,将全市村庄、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了分片包干,直接落实到每名监管人员,并采取了“两图、一册”的管理模式,根据养殖种类、数量及人员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管理,确保监管责任、监管措施落到实处。村级防疫员协助做好农村散养户的监管。
  四是强化检疫监督,防止病源传入传出。对全市动物饲养场(户)进行全面登记,建立电子档案,详细记录畜禽种类、存栏数量、畜禽调入、调出、免疫、检疫等情况,实行动态管理。积极实施“放心奶”、“放心肉”工程。对出栏、出售和新调入的动物,及时到场、到户临栏检疫。对奶牛定期严格检疫,开展结核、布氏杆菌病“两病”的净化,对检疫合格的奶牛统一发放健康卡,奶户凭健康卡到收奶站交售鲜奶。在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常年派驻检疫人员,对屠宰动物实施全过程监管,确保入厂动物持证率、健康率和调出动物产品的检疫率、合格率均达到100%。(莱西市畜牧局: 孙义清)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