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我省畜禽“家底”查清“28+1”内容亟待更丰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2-06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93
有关专家指出,畜禽品种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未来需求不可预见的重要基因库,它的任何一点利用都可能在类型、质量、数量上给肉、蛋、奶和毛皮等生产带来创新。
  2007年1月20日上午,我省各地市畜牧局、畜禽改良站、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与省内行业专家会聚一堂。作为此次地方畜禽品种遗传资源调查的专家,我省著名生猪育种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任广志,著名反刍家畜饲养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高腾云,著名养禽专家、郑州牧专教授黄炎坤等通报了我省28个优良地方畜禽品种以及一个外来品种的遗传资源现状、种质特性、遗传潜力以及开发利用状况,并提出品种保护及其创新利用方案,为今后科学有序地保护、开发、利用地方优良品种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据了解,最近二十几年来,为满足人们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我国相继引进了大量的外来高产品种杂交改良国内地方品种,但是受外来高产品种的强烈冲击,我国畜禽品种数量逐渐减少和消失的问题日渐突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畜禽品种资源普查结果证实,我国已灭绝的畜禽品种有10个,濒临灭绝的畜禽品种有8个,数量减少的畜禽品种有20个。一项对全国17个省331个地方畜禽品种动态信息资源调查显示,我国大约有50个畜禽品种(或类群)濒危,9个品种(或类群)濒临灭绝,7个品种(或类群)已经灭绝。这种趋势随着近年大量引种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正在进一步加剧,估计至少有30%的畜禽遗传资源处于灭绝的高度危险之中。
  参加此次地方畜禽品种遗传资源调查的专家呼吁,畜禽品种遗传资源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提高畜牧业竞争力的潜在优势,认真调查、切实保护并利用好这些畜禽遗传资源,不仅为我省畜牧业发展积累大量的遗传素材,而且有助于畜牧工作者培育新的畜禽品种或品系,促进我省由畜牧业大省向畜牧业强省迈进,真正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大事。
  负责地方羊品种遗传资源调查的高腾云教授指出,由于生产过程中冷配以及人工授精技术的普遍推广,我省各地的种公羊尤其是纯种、优质的地方种公羊数量与10年前相比普遍减少,有不少区域几乎没有引进过外血,种公羊交流很少,这不仅对保种不利,而且会因为种羊存在太多的血缘关系而使后代的各种生产性能降低。高腾云强调,地方良种的确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性能指标,如增重速度慢(饲料报酬低)、个体小(出栏体重小)等,但也有很多优良性能,比如适应性强、耐粗饲、繁殖性能好等,引进和利用外来品种应该在充分认识并保留这些优良性能的前提下进行。目前,我省羊品种尤其是山羊品种纯种少、纯度低与近年来大量引进波尔山羊有关,今后生产中应有计划地对现有杂交种羊进行提纯复壮。
  黄炎坤教授对我省家禽地方品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任何一个地方品种的形成都与当地群众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和信仰习惯有关,比如我省信阳地区习惯消费8月龄左右的成鹅,我国江浙一带青睐70~80日龄的仔鹅,这就出现了适应不同消费者习惯的体形中等、肉质鲜美的固始鹅和体形较小、早期生长特别迅速的浙东白鹅。地方品种的特色是它具有广大市场的法宝,一旦丧失,就意味着退出市场。如果保种不力或使其与外来品种进行无序杂交,降低品种纯度,导致在将来的培育新品种过程中不能用作亲本,其特色无法呈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就将成为濒危甚至濒临灭绝品种(或类群)的其中一个。
  任广志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种猪选育工作,因此对我省的畜禽品种遗传资源尤其是猪品种遗传资源了如指掌。他说,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很多畜禽品种尤其是大家畜的主要用途(如役用)丧失,存栏量减少,使品种的选育方向受到影响;过分追求产量,使饲养户只挑选高产品种,畜禽繁育场只注重对增重速度、产蛋率的选育,从而忽视品种的多样性;国家对进城农民工权益保护程度不断加大,很多农户不愿意从事风险大但收入不一定高的饲养项目。所以,加大投入建立地方原种保护场是当前的首要工作。但时过境迁,为了保种,还应从影响地方品种形成的饲草饲料和饲养管理方面对现有的种畜禽进行提纯复壮,同时将品种保护和产品开发及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地方品种的特色培育适应市场的新品系。
  相关链接:
  ◆此次调查的畜禽品种除了被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公布的南阳牛、郏县红牛和泌阳驴外,还有太行裘皮羊、伏牛白山羊、太行黑山羊、豫西脂尾羊、小尾寒羊、河南大尾寒羊、鲁山牛腿山羊、槐山羊、河南奶山羊等9个,信阳水牛、泌阳牛等2个,南阳黑猪、确山黑猪、淮南猪和匈系杜洛克(外来品种)等4个,淅川乌骨鸡、卢氏鸡、正阳三黄鸡、固始鸡等4个,豫丰黄兔、西皮长毛兔、安阳灰兔等3个,长垣驴、河南毛驴等2个以及固始白鹅、淮南麻鸭等。
  ◆据了解,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体系。“九五”期间,国家启动了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重点进行了增加活畜数量及完善相应基础设施等工作;同时分别在北京和江苏建立了国家家畜和家禽品种基因库,保存了一批原始品种和种质素材,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