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十二五”时期四川畜牧经济工作的基本形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2-22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58

当前,我省畜牧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零星分散饲养正在向适度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方式转变,畜牧业进入了一个生产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新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未来五年畜牧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重要机遇。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扶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分别提出了“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培育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和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优质商品猪和特色畜禽产业基地,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的要求。中央、省上“十二五”规划建议确定了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在鲜明指出推动发展仍然是最重要任务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随着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扩大畜产品市场需求带来长期的发展机遇。国家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畜禽良种补助、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投入持续增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培养职业农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有利于继续从事养殖的农民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效益。同时,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下发的《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5号),对规模养殖用地有许多新突破;今年将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启动南方草原保护建设项目,以及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促进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的专项规划等,这些为我省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发展机遇。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畜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从发展要求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和人口增加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畜牧业促增收、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从外部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通胀预期管理的难度加大,畜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业波动的诱因越来越多,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等各种影响因素日趋复杂。从产业自身看,生产方式总体还比较落后,标准化程度和生产效率不高;畜牧业信息监测预警手段和产业调控机制还不够完善;影响安全的因素众多,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长期存在;大部分天然草原不同程度退化,牧区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草原保护建设和牧区经济发展任务艰巨。从疫情形势看,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点状散发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自然灾害频发和活畜禽跨区域运输使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综合分析“十二五”畜牧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 “十一五”相比,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更好、政策力度更大、支撑能力更强。大机遇,需要谋大发展。只要我们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十二五”畜牧业就大有作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