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中科院研制出针对猪肉新鲜度的检测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0-28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79

本报讯 (记者李天舒)10月27日,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协新闻学会联合发布两项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一项是由中国农科院文星等研究人员研制出的针对猪肉新鲜度的光学检测新方法。另一项是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系韩剑众教授课题组研究出的针对牛乳掺假的低场核磁共振分析检测新方法。

研究人员研究证明,在肉类的腐败过程中会产生挥发性盐基氮,且肉品结构显著改变,通过建立近红外光谱与挥发性盐基氮的相关关系,可以达到评价肉类新鲜度的目的。由此根据肉品光学参数与新鲜程度变化之间的关系,设计出短波近红外多通道光学参数检测装置。利用这种方法检测肉品品质信息,结果更快速、准确。

牛乳常见的掺假、掺杂方式有掺水、掺食盐、掺尿素、掺豆浆、掺复原乳等,针对这些方式的检测通常采用理化方法。但理化检测有针对性,在添加物未知的情况下,需要逐一进行检测,既费时又费力。研究人员研究了纯牛乳和各种形式掺假牛乳的差别,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来分辨掺假牛乳。据介绍,该技术成本低廉、简便易行。

上述两项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相关研究结果都发表在《农业工程学报》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