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管理信息不畅及中国猪业现状促使猪业危机成为必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6-17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40

自2008年3月以来,全国猪价攀升至高峰后开始滑落。产能过剩的先兆之下,农业部和中国畜牧业协会曾经对养猪产业发出过预警警告,但是并没有引起各界太多的关注。

事件的起因在上一轮猪肉价格风波结束之时:继在2007年我国猪产业发生“猪蓝耳病”,生猪有7000万头左右死亡后,巨大的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肉价暴涨,各路资本蜂拥进入养猪业,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在去年继续大力鼓励生猪养殖,据此很多新进资本甚至还没有采购猪仔就已经获得了巨额政府补贴,“大干快上”自然导致生猪供应迅速加大以至过剩。

事实上,到了去年下半年生猪市场就已经出现了供应过剩的迹象。农业部也曾在去年9月发出预警,由于多部门管理、信息沟通不畅等因素,让预警失去了功用。

这次猪肉价格长期演变至如此激烈的危机,再次将问题根源指向养猪产业的软肋———

中国的养猪业一直处于分散和无序的状态,当价格上涨的时候,一窝蜂地加入到养猪的行列,直接的后果就是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而一旦价格下降,很多养殖户开始亏钱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杀掉种猪、割肉离场,从而导致新一轮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中国的养猪业一直没有走出大起大落恶性循环的怪圈,而重要根源就在于我国生猪养殖过于分散。据农业部统计,2008年我国生猪规模养殖比例仅达到50%,而世界上生猪养殖发达国家的规模养殖比例高达80%以上,而这些国家就很少出现生猪价格暴涨暴跌的现象。

“多头管理导致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预警机制不健全,从而使得相关的调控政策措施滞后。”北京的一位研究者认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